第七章 天災人禍(1 / 2)

聽了陳卓的話,朱清嚴感到這種事還真得慎之又慎,否則,那些年少氣盛的青年學生不定真敢大著膽子衝擊皇城,隻要有人推波助瀾,這並不是不可能的!

回想日本方麵的各項條件,也就是這個援助比較麻煩,沒錯,日本列島火山爆、地震、海嘯那是異常頻繁,災**常常光臨這片“蟲地”,給日本人民造成了數之不盡的苦難。 Ww W COM然而,明帝國的自然災害也不少,在進入現代以來,明朝正式勘定國號“大明帝國”,得到了國際上的承認,又稱中華帝國、新明國。並確定國旗為金龍旗,改革三軍為現代化軍隊,本來朝代政權更迭的“五德相生相克”遂不納入官方正統,6軍軍服為土黃色,海軍軍服為純白色,空軍軍服為灰藍色。

由於佑皇帝是新明國的開創者,在駕崩後,底下的人就拿他和太祖皇帝朱元璋、成祖皇帝朱棣比較,讚成以開國皇帝的待遇上廟號,獲得一致通過。最後,佑皇帝諡號為威文(冗長而繁瑣的諡號在崇禎皇帝之後就被廢除了,改回漢朝時的精簡習慣),諡法雲:猛以剛果曰威,猛以強果曰威,強毅信正曰威;經緯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學勤好問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湣民惠禮曰文,錫民爵位曰文,世稱威文帝,廟號聖祖。

在佑皇帝當政期間,有兩次地震特別令人注意:一九二零年十二月十六日,寧夏海原生震級八點五級的大地震,震中烈度十二度,震源深度十七公裏,死亡十八萬人,毀城四座,數十座縣城遭受破壞;一九二七年五月二十三日,甘肅古浪生震級八級的地震,震中烈度十一度,震源深度十二公裏,死亡四萬餘人。

由於這個時代沒什麼預測地震的先進儀器,而且交通方式並不便利,地震生後,盡管帝國政府反應迅,做出的救援行動也算及時,依然損失慘重。而在朱清嚴剛剛登基不久,也即一九三一年八月十一日,新疆富蘊生地震,震級八級,震中烈度十度,震中區形成一百七十公裏長的斷裂帶,最大錯動幅度達二十米,這是曆次大地震中已知錯動幅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當然,明帝國家大業大,這些損失還頂得住,但日本本就國土狹窄,資源貧瘠,工業基礎和經濟基礎都過度依賴外部因素,而且日本列島災害頻繁。哪怕有七千萬人民,人力資源豐富是一方麵,人口壓力是另一方麵,所造成的災害疊加起來難以承受又是一方麵。

這就是地之威的可怕,完全不是人力所能抵抗的,人類麵對大自然的偉岸力量,何其渺!

內閣方麵,以洪崇烈為的領導班子關於要不要援助日本展開了激烈討論,日本開出歸還淩源、葫蘆島的優渥條件,固然讓人怦然心動。但是,其中的風險也擔得不。雖然日本在談判中做出讓步,決意將淩源和葫蘆島還給明國,那樣的話等於間接承認旅順口慘案,國際輿論也會呈現一邊倒地趨勢;然而,凡事都有兩麵性,日本讓出了一些地盤,卻要換得大明的無償援助,這要是平常時期,大明百姓,尤其是那些知識青年,頂多是憤憤不平地叨咕兩句,也不會生太大的事,關鍵就在於示威遊行的餘波還沒有完全過去,整個旅順口慘案事件的高溫依然殘存,一旦答應了日本人的條件,消息傳出來,激起群眾的逆反心理怎麼辦?

“不能答應倭人的條件,這樣做我們怎麼向下的老百姓交代?如何堵住悠悠眾口?”話的是掌管教育領域的次輔莊從詔,字明臣,向來以穩重著稱,“但也不能對倭人的條件置之不理,還可以再談下去,我不相信倭人會這麼輕易地和大明翻臉,犬養毅內閣剛剛組建沒多久,求的是國內穩定和經濟展,真的打一仗,大明不好受,日本更不好受!”

“犬養這人我以前有過交情,算是‘親華派’分子,我覺得他是真心想和大明睦鄰友好的,不如這樣,我方要求日方公開交接淩源、葫蘆島,至於援助……”這回話的卻是國防部長、6軍上將張自忠,字藎忱,他是與會閣老中唯一具有軍銜的人物,按理,三軍總參謀長王庚上將和他的級別差不多,但因為是閣老會議,王庚還沒這個資格入閣,再了,按照大明憲法的規定,國防部才是帝國最高軍事部門,被戲稱為“虎穴”,和情報總局的諧稱“龍潭”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