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遁劍法於李煦寧處並未引得太大波瀾,於其而言,不過為與道合真、了道成仙中一係方法罷,取之參悟即可。WwW COM正如元玄真人那般,閱盡道藏五千卷,通讀其餘之經典,仍以丹道為執。
總而言之,成仙乃是目的,丹法、劍法乃至積善等等一切手段皆是為達成目的。以一為要,其餘可藉之參悟,方得大道。
此事已過,第二日李煦寧自是返校報道,日日陷於修煉與道藏典籍之中,其間或有參悟那遁劍法與《呂祖百字銘》,或有試探那《尋道真跡》先八卦刻印,一派悠閑。倒是聽得玄真提及過那複金會之事,藉所留後手,玄真收得數隻蠱蟲,與玄淵聯係之時方知其一早便知此事,兩人商定後卻撲得個空,隨即便察覺那符咒被祛除,落得個無功而返。
公曆四月底,玄真傳音於李煦寧,欲安排李煦寧授一課,李煦寧自是連聲拒絕,哪知李國平等人得知此事,終是應下。
翌日一早,李煦寧甫一收功便聽得敲門聲傳來。
“寧寧。”
開門之時一影撲來,抬手將之抄過,竟是一特製道袍,隨即便見伍輕柔捧一墨色逍遙巾舉至麵前,道:“將這換上,雲履、道簪、慧劍等也在你房間,昨日為這套服飾可是費了不少心神。”李煦寧翻一白眼,召過那逍遙巾。
逍遙巾可分二類,其一乃是一方形(亦有圓形)巾料,包於髻(太極髻或混元髻)之上,係上二長劍頭飄帶,稱為逍遙巾。另有一乃是以莊子巾或純陽巾飾以雲頭圖案,帽後綴上二劍頭飄帶,亦稱逍遙巾(古稱“雷巾”)。年青道士喜戴此巾,行動之間,飄帶搖拽,顯得瀟灑自如。但有些道觀老道長認為戴用此巾有失莊重,而廢止之。這頂逍遙巾正是前者。
雲履又名朝鞋,履頭為雲頭如意形,鞋底頗厚,上襯以雲頭圖案,為齋醮法壇上高功所踏。
慧劍為一裝飾,縫於道袍紐扣之上,為二條劍形長帶。呂洞賓改劍術為“一斷煩惱,二斷**,三斷貪慎”,慧劍之寓意即在於此。
待一切妥當,李煦寧隨前來接其的玄真三人一同趕赴市一中。而李煦寧那身行頭自是遭得一陣侃笑。亦是此時,李煦寧方知此次乃是奔市一中初中部授課,不由露出玩味之笑。
卻市一中之內,初中部一處教室內。因先前李煦寧身份遭胖子劉逑曝光,李宛筠為李煦寧長姐之身份亦是隨之流傳,加之近來道門文化宣傳活動日益擴大,幾乎每至空閑之時,李宛筠周身便是人聲鼎沸之地。
“宛筠,你弟弟神童最近在幹嘛?可有講過課?那些道長的不合胃口,也不知道今的道長怎麼講的。”
“是啊,這活動那麼都已經兩月了,前幾課都是那些道長講的,幾乎聽不懂,什麼‘道可道非常道’、‘生而弗有,為而弗恃’,感覺在聽絕世秘籍一樣。”
“宛筠”
“宛筠”
李宛筠連皺秀眉,先前本是覺著有趣罷,可未料到這群同學竟是如此,日日提個不停,先前還能扮個冷臉令眾人退去幾分,如今已無效用。
恰在此時,其班主任行至台前,招呼眾人前去禮堂,李宛筠忙鬆一氣,辟開人群便往外鑽。
一番喧鬧過後,李宛筠終坐至禮堂,卻又被數人纏上,嘰喳不停,立時起身,其班主任見如此忙出言製止,方得些許清淨。正欲坐定時,自禮堂台上傳來人聲,方知演講即將開始,隻得坐定待那主持致辭完畢。左顧右盼之際,卻聽得一令其震驚之音,那主持竟是請神童出場。
話音一落,那禮堂大門一啟,走入一童兒來。但見:
太極綰髻,一柄道簪別梁。逍遙束巾,雙行劍帶淩風揚。
豐神如玉非俗輩,道服乾坤法自然。三十六雷常擁護,慧劍飄飄斷執茫。
雲頭朝歌如意形,直踏玉橋塵不沾。不是李煦寧又是何人。
李煦寧步入台上,照例念了些許致辭,隨即道:“雖不知先前諸位道長上課之時如何,但亦能料想到你們定是如聞書罷,更有甚者,打盹亦是常態。”
在場師生均是被李煦寧這突兀間吐出之語所驚,接著便是陣陣嬉笑合迎之聲,禮堂立時轟然作響。
李宛筠右側一女生道:“宛筠,今居然是你弟弟給我們講課,之前藏得可是真深,這驚喜”尚未完,便被另一人打斷:“先別管這些,沒聽見宛筠她弟弟的麼?這次應該不會和之前那麼枯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