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上市公司舞弊性財務報告審計研究(3 / 3)

(2)職業判斷。是指審計師從多種可能的工作方案中,運用審計及相關學科的知識與經驗,作出取舍的決策。

(3)職業懷疑。是指審計師持一種懷疑的、警惕的、敏感的態度。要求注冊會計師將職業懷疑貫穿於審計全過程。如果沒有適當程度的審計職業懷疑,即便實施了合理和必要的程序也很可能會導致審計失敗。

(4)善於發現奇異。即善於打破常規,從被審計公司的會計資料中敏銳地捕捉到例外的、古怪的、不合常理的地方以找到舞弊性財務報告的疑點。在頭腦中形成若幹個問號然後通過實施審計程序消除或證實問號。

2、對風險的評價回應、記錄和溝通貫穿審計始終

注冊會計師對舞弊性財務報告審計策略的實施體現於審計全過程,即對舞弊性財務報告風險的評價、回應、記錄和溝通。從審計計劃階段開始,注冊會計師就應考慮舞弊性財務報告的風險因子,評價由於舞弊性財務報告導致財務報告嚴重失實的風險,作出相應回應,並記錄於審計工作底稿。還應履行同管理當局及時溝通的責任。

3、關注被審單位的風險因素

(1)財務壓力方麵的特征。如:IPO公司,財務報告顯示豐厚的利潤,現金流量卻不足甚至呈負數、為其他公司的債務提供擔保數額較高、資本運作和關聯交易頻繁、再融資需求迫切包括配股增發新股和從銀行借款、公司內部或外部對其盈利作出冒進的預測、公司目前的股價和市盈率異常高或股價波動劇烈、處於“夕陽行業”整個行業蕭條而某個公司卻突然崛起等。

(2)控製環境方麵的特征。如:董事長和總經理“一身二任”、高層管理當局中有明顯的家族關係、高層財務人員的人事變動頻繁、監事會力量虛弱內部審計作用很小、未設立獨立董事和審計委員會或形同虛設、管理當局的大部分報酬由股票期權組成、管理當局不提供澄清及了解財務報告所需的資料、管理當局有舞弊性財務報告的曆史、從未接受過注冊會計師審計等。

4、運用重要審計技術

(1)運用利潤操縱預警指標體係分析性複核。指注冊會計師分析被審計公司重要的比率或趨勢(如:銷售收入應收賬款比率、銷售毛利比率、資產質量比率、銷售收入增長比率、資產增值率),包括調查這些比率或趨勢的異常變動及其與預期數額和相關信息的差異。

(2)函證。所謂函證是指注冊會計師為印證被審計公司會計記錄所載事項,防止被審計公司弄虛作假而向第三者發函詢證的方法。通過函證可以獲取重要的外部證據。這是對付舞弊性財務報告的銳利武器。

(3)存貨監盤。所謂存貨監盤是指注冊會計師現場監督被審計公司存貨的盤點,並進行適當的抽查。它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審計程序。

(4)運用審計心理學,通過詢問,獲得更多有用信息。審計時至少應詢問三個人:公司總經理、財務經理、總經理助理。此外還應詢問公司的法律顧問、會計人員、工程師、倉庫保管人員、裝運人員等。並將詢問過程和結果記錄於審計工作底稿。通過詢問很可能發現線索。

【參考文獻】

[1] 畢秀玲:談審計職業對揭露舞弊的責任與技術[J].審計與經濟研究,1999(5).

[2] 林啟雲:公司盈餘管理舞弊與注冊會計師職業責任分析[J].中國注冊會計師,2000(9).

[3] 華金秋:美國COSO舞弊財務報告的最新研究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0(3).

(責任編輯:張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