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整個非洲大陸來看,東非大裂穀是全非洲最高的地帶,屬東非裂穀高原區,總麵積500多萬平方千米,占非洲麵積的1/6多,非洲的幾座海拔在4500米以上的高峰,全部分布在這個自然區內,其中有著名的乞力馬紮羅山、肯尼亞山、埃爾貢山等。
東非大裂穀還是一座巨型天然蓄水池,非洲大部分湖泊都集中在這裏,大大小小約有30來個,例如阿貝湖、沙拉湖、圖爾卡納湖、馬加迪湖、馬拉維湖、坦噶尼喀湖等。這些湖泊呈長條狀展開,順裂穀帶呈串珠狀,成為東非高原上的一大美景。
裂穀帶的湖泊,水色湛藍,遼闊浩蕩,千變萬化,不僅是人們旅遊觀光的勝地,而且湖區水量豐富,土地肥沃,植被茂盛,野生動物眾多,大象、河馬、非洲獅、犀牛、羚羊、狐狼、紅鶴、禿鷲等都在這裏棲息。
英國地理學家約翰·喬治,曾在1893年對裂穀進行5個星期的實地調查。他設想:東非裂穀不是像美國的大峽穀那樣由河流衝刷而成,而是因為地殼下沉,形成了一個兩邊峭壁相夾的溝穀四地。這在地貌上稱“地塹”。大陸漂移說和板塊構造說的創立者及擁護者競相把東非大裂穀作為支持他們理論的有力證據。有人在深入研究裂穀地帶時發現,兩側斷層和火山岩的年齡,隨著離開裂穀軸部的距離的增加而不斷增大,從而他們認為這裏是一起大陸擴張的中心。根據本世紀60年代美國“雙子星”號宇宙飛船的測量,裂穀北段的紅海擴張速度達每年2厘米;在非洲大陸上,裂穀每年加寬幾毫米至幾十毫米。1978年11月6日,地處吉布提的阿法爾三角區地表突然破裂,阿爾杜科巴火山在幾分鍾內突然噴發,並把非洲大陸同阿拉伯半島又分隔開1.2米。一些科學家指出,紅海和亞丁灣就是這種擴張運動的產物。
他們還預言,如果照這種速度繼續下去,再過2億年光景,東非大裂穀就會被徹底撕裂開,“分娩”出新的大洋,就像當年的大西洋一樣。但是,反對板塊理論的人則認為這些都是危言聳聽。他們認為大陸和大洋的相對位置無論過去和將來都不會有重大改變,地殼活動主要是作上下的垂直運動,裂穀不過是目前的沉降區而已。在它接受了巨厚的沉積之後,將來也可能轉向上升運動,隆起成高山而不是沉降為大洋。
不管怎樣,東非大裂穀都堪稱上帝的傑作,隻有親臨裂穀之巔,才能切身體驗到自然界這種舉世無雙的奇秀景色,感受天地之廣闊,氣象之萬千。
2.地球上那奇異的一抹藍
在非洲大陸東南部,東非大裂穀穀底,有一個藍色湖泊,名叫“馬拉維湖”。它地處莫桑比克、馬拉維和坦桑尼亞3國之間,是當今世界上的一個奇異湖泊。
馬拉維湖麵積30800平方千米,南北長560千米,東西寬長24-80千米,平均水深273米,北端最深處達706米,湖麵海拔472米,屬非洲第三大淡水湖,世界第四深湖。在馬拉維湖周圍,除南部外,三麵山巒迭障,風景秀麗。湖水由四周14條常年有水的河流注入,其中以魯胡胡河水量最大,然後,向南流經希雷河同讚比西河相連。湖區大部分水域位於馬拉維共和國境內,隻有東部和北部一小部分屬於坦桑尼亞和莫桑比克。沿湖有卡龍加、恩卡塔貝、恩科塔科塔、奇波卡等湖港,湖東麵有利文斯敦山,西麵有維皮亞山地,青翠挺拔的山峰相對聳立在狹長的湖麵兩岸,形成兩道壁障,景色極為壯觀。
由於整個湖區位於裂穀地段,青山綠水,雲蒸霧繞,好似浮懸在半空之中的一處仙境。深入湖區,仰望絕壁險峰,瀑布奔瀉,銀線飛舞;遙望湖灣水域,微波細浪,茫茫無涯。馬拉維湖不僅風光旖旎,而且集多種佳景於一身,有的地方高崖環繞,驚濤拍岸,有的地方又草原流水潺潺,特別是北部湖區,被譽為中南非洲最壯麗的湖光山色。加之湖區地帶氣候溫暖,水源充足,土地肥沃,花草茂盛,曆來就是非洲遊覽勝地,每年都有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光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