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3年互聯網電視行業盤點(2 / 3)

起哄派

以盒子廠商為代表。2013年,盒子橫行,小米盒子、樂視盒子、阿裏巴巴和華數傳媒攜手打造的“華數彩虹”,百度影棒、雷柏盒子、PPTV攜手華數推出PPBOX電視盒子……除此之外,還有大量形形色色的“山寨智能電視盒子”。盒子的邏輯是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海量資源,從點播到直播,數字有線電視能有的節目,電視盒子一個也不少,甚至有的還可以聯網打遊戲。小盒子,大能耐。

專業派

以優朋普樂為代表。優朋普樂不做硬件,不做視頻網站,也不做盒子,優朋普樂把自己定義為互聯網電視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商和服務商,如同互聯網電視的Intel Inside。在所有門派中,優朋普樂是最低調的,但是,優朋普樂卻是各大門派的“座上客”和夥伴。2009年進入互聯網電視領域,2011年與南方傳媒(牌照方)結成合作夥伴開展互聯網電視技術、內容服務集成平台建設,並且堅持一定要和產業鏈上的各個兄弟企業(包括牌照方、電信運營商、電視機廠商、機頂盒廠商、廣電運營商、內容出品商以及廣告代理商)密切合作,對上遊提供最高品質的互聯網電視服務解決方案,對下遊提供最好的互聯網電視服務體驗達成共贏。

圍獵客廳,提供服務,實現用戶付費

2013年,“多屏”成為視頻領域的熱詞,同時,有一個流傳很長時間的關於電視機開機率下降傳言。在這個傳言被廣為傳播後,所有的新媒體公司都出來說:電視已死,年輕人都不看電視了,電視成為老年人媒體。於是,所有圍繞電視模式創新的公司就都集體出來亮相了,回到客廳或者攻占客廳就成為“互聯網電視”各大門派的指向。

如果電視開機率下降的原因,可以歸結為年輕人的遠離,說明傳統電視產業的問題在於:沒有提供給年輕人和高價值用戶他們需要的優質的服務,無論是體驗還是內容,都沒有順應年輕人自主化和個性化的需求。就如優朋普樂的董事長兼C E O邵以丁所言,互聯網時代的消費行為及消費心理有很大的轉變,個性化、把控型消費逐漸流行,消費過程本身強調的是自主的把控,自我需求的滿足,而互聯網電視服務的出現,恰好滿足了這些條件,互聯網電視服務的提升,也是消費者回歸到電視機前的理由。

那麼,在能提供更好的服務方麵,各大門派都有哪些招式呢?

炒作派的樂視超級電視,開始為用戶提供優質的視頻內容,每年收取490元高清內容服務費,采取的策略基本是賣硬件不賺錢,賣服務和廣告去賺錢,依靠內容資源來實現對於硬件的控製和主導。

小米電視為代表的發燒派,其商業模式的支撐點至少目前還不清晰,如果僅僅是把電視變成手機的屏幕升級版本,似乎想象空間並不大。同時,對於互聯網公司而言,最擅長的是用戶服務,因此,硬件不是其核心。

作為電視機廠商,其核心的模式依然是在賣升級版的硬件產品,在這基礎上,如果還可以通過戰略的橫向合作帶來利益分成,那相當於增加了新的收益模式。因此,無論各種派係如何想顛覆,硬件這一關永遠是繞不過去的,隻不過對於互聯網電視市場而言,你是希望成為硬件商的夥伴,還是成為硬件商的敵人的問題——成為夥伴,就是共享用戶;成為敵人,就得找到顛覆他們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