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蒙上麵比蒙下麵容易(2 / 2)

直到清朝垮台,溥儀關起門在做小皇帝,靠出賣宮裏的藏品過日子,內務府蒙人術還是老一套。但凡賣出的金銀文物,隻當金銀賣,文物的差價,就都進了經辦人的腰包。此時的小皇帝跟外麵有了接觸,知道人家蒙他,但就是知道,也沒轍。

公家采買特別貴,弊端多,是因為對采買負責的,隻有上級,上級也未必真的在乎,天下是皇帝的,他們何必操這個閑心。滿打滿算,隻有皇帝一個人心痛這銀子,但皇帝又地遠天高。如果單獨給皇帝采買,那更好辦,一個人最好蒙,外麵的事情不讓他知道就是了。說是雞子也貴到如此地步,也許有些誇張,但是,一般尋常的東西,宮裏的比外麵貴是沒跑的。皇帝漫說不能事必躬親,就是躬親,一個人也了解不了天下物價,畢竟,他不可能是商學院畢業的,長在深宮,對采買一竅不通,對會計也一竅不通。

官家的東西貴,關鍵是因為官和民是兩分的。民供養了官,但卻不知為何供養,該不該供養。對他們來說,皇糧國稅是天經地義的,額外的收刮才被視為民脂民膏。原本作為民的商家,往往特別樂意從官家的采買中獲得特別的利益,分一杯羹,從來不會意識到,他們占的便宜,其實就是眾多民的膏血。私人的錢,私人心痛,國家的錢,沒人心痛。說起來都是民脂民膏,但民卻沒有這個可能去監督錢怎麼花,是不是花到民的身上。

蒙上麵總比蒙下麵容易,上麵的人總比下麵的少,下麵人多嘴雜,做的再好的局,也有露餡的可能。說皇帝是家天下,但這個家實在過於大了,皇帝一個人,即使心痛,也顧不過來。再說,所謂皇帝的錢,來源都是小民,沒有預算限製,花超了,下次多刮些地皮就是。皇帝也知道臣子們都在算計他,但反正錢會源源不斷地上來,算計也就算計了,治理天下,還得靠他們。趕上不知節儉的主人,不用臣子操心,他自己就花錢如流水。臣子也就順水推舟,名曰把皇帝的銀子,花在皇帝身上,實際上,也有不少進了私囊。從這個意義上說,所有的貪汙腐敗,都有皇帝的名義,皇帝都有份兒。做皇帝,就是做一個冤大頭式的貪汙犯。

(選自《文史天地》201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