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土人情

哥倫比亞城市裏居民衣著已經基本歐化,他們在正式社交場合穿西裝,打領帶。女孩從小就開始佩戴用白色珠子串起來的掛鏈,隨著年齡的增長逐年增加,有的成年婦女的掛鏈有100多條。

哥倫比亞人舉止安詳,不急不躁,凡事喜歡慢慢來,請當地人做一次飯,常常需要等上個把小時。他們召喚人時,流行的手勢是掌心向下,手指與整隻手一同擺動。交了好運則用食指與小拇指伸直做牛角狀。

哥倫比亞人與客人相見,常施握手禮。男子在見麵或離開時,習慣與在場的每一個人握手。哥倫比亞考卡省山區的印第安人與客人見麵時,從不把身邊的孩子攆到一邊,為的是讓他們從小就長見識,學習與外人相處的本領。哥倫比亞人的主食是大米和玉米,也常食各類麵食,他們愛吃豬肉、牛肉,喜愛中國的蘇菜、滬菜和京菜。當地人在宴請時,很注意餐桌的布置,認為把餐桌布置得美觀能顯示主人的熱情和雅趣,他們用餐時使用刀叉。

哥倫比亞城鎮居民的婚禮普遍歐化,多到教堂中舉行。但一些少數民族仍保持自己的傳統婚俗。哥倫比亞人死後一般采用火化或土葬兩種形式,在有些地區,為了增加守靈的悲哀氣氛,還花錢專門請哭喪婦。

哥倫比亞人絕大多數信奉天主教,還有少數人信奉基督教,當地人最忌諱13和星期五,也不喜歡紫色。

裏約熱內盧——蜜月度假的天堂

地理位置

裏約熱內盧州位於巴西東南部,北臨聖靈州,西臨米納斯吉拉斯州,西南臨聖保羅州,東南瀕臨大西洋,海岸線長636千米。沿海地勢較平坦,內陸多為丘陵和山地。屬熱帶海洋性氣候,一般為17℃~39℃,年平均氣溫25℃。

概述

裏約熱內盧是巴西第二大工業城市、最大海港和最大商業中心,有巴西“第二首都”之美譽。它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有高聳突兀的奇峰,也有波瀾壯闊的海灘。

人口包括印第安人、印歐混血人、白人和其他人種等,絕大多數居民信奉天主教。西班牙語為官方語言,一些地區通用克丘亞語、阿伊馬拉語和其他30多種印第安語。

然而真正走進裏約熱內盧,你會發現它最特殊的美不僅這些,似乎更在於你永遠都無法隻用一個詞來形容它,因為總是可以在這裏找出反義詞。就像在城市裏能找到森林,在鄉村裏能找到高樓大廈;就像人們既一邊不停地抱怨、遊行,又一邊不停地在街頭歡快地舞動桑巴;就像這裏的極端貧窮和過度奢華肩並肩地共存。市長們來來去去,卻無法改變這個城市,其實大眾好像並不介意,反而樂在其中。

貧民窟在世界各國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裏約熱內盧的貧民窟可以說是規模空前,別具一格。它清一色的紅磚房,沒有隱匿於城市的偏僻地段,而是堂而皇之地位於本該是富人聚集的半山腰上,身無分文的流浪漢與腰纏萬貫的富翁並排躺在海灘上分享海浪、陽光和沙灘,成為城市中一道特殊的景觀。

海灘和陽光是裏約熱內盧將近600萬人生活的重心,裏約熱內盧的海灘共有30多處,總長200千米,而名為科巴卡巴納的廣闊海灘是這裏的人們生活的中心。

景點攻略

裏約熱內盧基督像

一座大型耶穌基督雕像,是該市的標誌,也是世界最聞名的紀念雕塑之一,2007年入選世界新七大奇跡。基督像落成於1931年,總高38米,站立在裏約熱內盧國家森林公園中高710米的科科瓦多山頂,俯瞰著整個裏約熱內盧市,他張開雙臂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是巴西人民熱情接納和寬闊胸懷的象征。這座紀念雕像由法國紀念碑雕刻家保羅·蘭多斯基設計,當地的工程師海托·達·席爾瓦·科斯卡監督建設。

科巴卡巴納海灘

科巴卡巴納海灘被稱為世界上最有名的海灘,海岸線長達4.5千米,海水清澈,浪花雪白,沙灘鬆軟潔淨。近海處永遠翻騰著大浪,藍色的浪穀和白色的浪峰此消彼長,繽紛炫目的遮陽傘和五顏六色的泳衣,把沙灘點綴得絢麗多姿,加上終年氣溫適宜戲水,遊人絡繹不絕。

甜麵包山

甜麵包山位於瓜納巴拉灣入口處,是裏約的象征之一。它由兩個山頭組成,一個像立起的麵包,另一個像平放的麵包,加上山的表麵光滑,好像抹上了糖漿,故名為“甜麵包山”。甜麵包山高394米,登上山頂可將裏約全景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