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攻略
聖胡安
聖胡安在波多黎各島東北岸,聖胡安灣內,是島上最大的港口。港口內寬口窄,為大西洋和加勒比海間重要的海上交通樞紐。該城始建於1508年,原始居民印第安人稱它為波裏肯。1521年,被西班牙殖民者胡安·龐塞·德萊昂率眾占領,並在海灣入口處兩個小島上建城,稱之為波多黎各,有橋梁與堤道同主島相連。西班牙語意為“富裕之港”。當時整個波多黎各島被稱為聖胡安島。西班牙人曾以此地為據點,抵禦英、荷殖民者的爭奪。以後島與港的名稱互易,港口稱為聖胡安,島稱為波多黎各,1898年起聖胡安為美軍占領。20世紀起,城市向東沿海灣發展,形成主島的桑圖爾塞城區。1952年鄰近的裏奧彼德拉斯並入,之後又陸續納入巴亞蒙、卡塔尼奧、瓜伊納沃等城鎮,首都區麵積達445平方千米。多古老建築,以聖何塞教堂(1532年)、莫羅城堡(1539年)、拉福爾塔萊薩宮(1533年)、聖胡安大教堂(1540年)最著名。有波多黎各大學等高等學校,多博物館。旅遊業十分繁榮。
蓬塞
蓬塞是西印度群島波多黎各南岸最大城市,在聖胡安西南70千米,城北18千米有全島最高峰蓬塔山。城內花園眾多,保存有古老西班牙住宅和教堂,有天主教大學和藝術博物館,旅遊業發達。
風土人情
快樂的波多黎各人,對於現狀的滿足,對於家鄉的熱愛,溢於言表。波多黎各人依舊保持西班牙殖民時代的風俗,每年的1月6日過三個國王日。波多黎各島上,大約有103個“鬥雞”場所,島上每年舉辦“鬥雞”比賽約10萬次,賣票所得的年收入約4億美元。“鬥雞”比賽通常持續16分鍾,這種體育活動直接或間接為當地人提供了5萬個工作崗位。
哥倫比亞——黃金之國
地理位置
哥倫比亞位於南美洲西北部,東鄰委內瑞拉、巴西,南接厄瓜多爾、秘魯,西北角與巴拿馬接壤,北臨加勒比海,西瀕太平洋。
概述
哥倫比亞西部除沿海平原外,為西、中、東三條平行的科迪勒拉山脈構成的高原,山間有寬闊的穀地,南部有一係列火山堆,西北部為馬格達萊納河下遊衝積平原,水道紛歧,湖沼廣布。東部為亞馬遜河與奧裏諾科河上遊支流衝積平原,約占全國總麵積的2/3。赤道橫貫南部,平原南部和西岸為熱帶雨林氣候,向北逐漸轉為熱帶草原和幹燥草原氣候。
人口中印歐混血種人占60%,白人占20%,黑白混血種人占18%,其餘為印第安人和黑人。
哥倫比亞以開采黃金曆史悠久、黃金製品精美而馳名世界,所以素有“黃金之國”的美稱。在哥倫比亞首都有世界上獨具一格的黃金博物館,在安第斯山中還有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湖泊——黃金湖,就連聖菲波哥大的最大機場也叫黃金機場。
哥倫比亞自然資源豐富,煤炭、石油、綠寶石為主要礦藏。已探明煤炭儲量約240億噸,居拉美首位。石油儲量18億桶,天然氣儲量187億立方米,綠寶石儲量居世界第一位,鋁礬土儲量為1億噸,鈾儲量4萬噸。此外還有金、銀、鎳、鉑、鐵等礦藏。森林麵積約4923萬公頃。哥倫比亞曆史上是以生產咖啡為主的農業國。
哥倫比亞交通運輸業發達,尤其是空運,全國有機場近600處,其中國際機場10餘處。當地公共汽車較擁擠。坐出租車免小費,行李每件費用20比索。
景點攻略
黃金博物館
黃金博物館坐落在波哥大城市中心的一片綠樹叢中,收藏印第安人各種黃金製品2.6萬件。展品中有各種造型美觀的裝飾品,從頭上戴的金簪,到脖上戴的項鏈;從串掛在鼻孔上的鼻環,到戴在手腕上的手鐲;從掛在胸腹前的方形金片,到保護男人下腹部的飾物,應有盡有。展品中的生產、生活用品有金鐮、金刀、金斧、金棒、金鈴鐺,以及金碗、金杯、金盤等。特別是“金人”和“金蟾蜍”格外引人注目。在一個長近20厘米的金製的筏上,站著11個金閃閃的金人。姿態各異的金蟾蜍,表現了印第安人對這種生靈的崇敬之情,因為蟾蜍在印第安人神話中是智慧的化身。一些貴重的黃金展品陳列在一個叫“黃金大廳”的陳列室裏。人們在漆黑的環境中走進展室,突然,燈光通明,在強烈燈光照射下,各種金器放出耀眼的光輝。置身其間,有如進入一座黃金宮殿。
卡塔赫納
卡塔赫納瀕臨加勒比海海灣,有著南美最為廣泛的防禦工事。這個城市分為三個地區:一是聖佩德羅,擁有大教堂和許多安達盧西亞風格的宮殿;二是聖迭戈,商人和中產階級的居住區;以及蓋特塞馬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