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普洱市(1 / 3)

“普洱”為哈尼語,“普”為寨,“洱”為水灣,意為“水灣寨”。

普洱市原名為雲南省思茅市。2007年4月8日經國務院批準正式更名,其下轄的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同時更名為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普洱曾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的驛站。由於受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影響,這裏大部分地區常年無霜,是著名的普洱茶的重要產地之一,也是中國最大的產茶區之一。

普洱境內群山起伏,全區山地麵積占98.3%。由於地處北回歸線附近,因此受地形、海拔影響,垂直氣候特點明顯,海拔高度在376米至3306米之間。與北美洲的古巴和中國的台灣省同處一個緯度。

風景普洱

貢茶古府

寧洱縣,古普洱府府治所在地,這座普通縣城,卻曾經作為中國茶葉之都而風光過,輝煌過。“茶之源,道之始”,千年古府,成為人們觸摸和感受普洱茶悠久曆史和燦爛文化的物化符號。

這裏地處無量山餘脈與中山寬穀的過渡地帶,山高穀深,穀寬成壩。“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雲”,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為“普洱茶”的生長創造了有利條件。在縣城東北的白草地梁子,有萬畝古茶群落,其中把邊鄉團結村中寨、新寨、丫口境內有8,183畝,鳳陽鄉寬宏村困鹿山有1939畝,茶樹高大古老,十分罕見。

在猛先鄉板山附近有野生茶樹林,樹齡最老的約1700年。在野生茶樹林附近處有板山萬畝茶園6萬畝,為現代茶園,由普洱縣茶葉公司經營,原始茶樹林和現代茶園並存,構成了普洱茶的自然博物館。

過去的普洱茶,主要通過馬幫沿茶馬古道運往內地,遠銷海外。這運輸普洱茶的茶馬古道為石板路,至今在普洱城北10公裏處,還保存有當年的“茶庵鳥道”,即茶庵塘茶馬古道,另在城南同心鄉那柯裏村南邊昆洛公路539公裏碑左側,今也還餘存石階鋪就的昔日“那柯裏茶馬古道”遺跡。

新中國建立後的普洱,國家政府十分重視普洱茶的生產,大量投資開辟茶園,改善加工工藝,拓展普洱茶的花色品種。全縣現有茶園4萬畝,年產茶萬擔。

位置:寧洱縣。

交通:從普洱市經213國道往東北,經同心折向東,或者乘從普洱市到寧洱縣客車都可以。

瀾滄江

瀾滄江發源於青藏高原,自景東縣流入普洱地區,貫穿全區六縣,區內流程三百多公裏,然後流經西雙版納,出境稱湄公河,連接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五國,彙入南海,全長4880公裏。

瀾滄江是我國連接東南亞國家的水運大動脈,有“東方多瑙河”之稱。瀾滄江航道開通和思茅港的建立,為旅遊者提供了沿著瀾滄江――湄公河水上旅遊線,開展中、老、緬、泰寺國遊的方便。

位置:流經普洱市西部,距普洱市區90公裏,可遊覽區域南北長32公裏。

交通:從普洱市往西南沿到翠雲、思茅港鎮的公路,到橄欖壩以後就離瀾滄江不遠了,你可以先先到思茅港,然後沿江而下抵版納首府景洪,距泰老緬交界的“金三角”僅420公裏。旅遊者從這裏出境,不但能飽覽兩岸旖旎的自然風光,而且還可以領略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及異域風情。

茶馬古道風景區

清時期以普洱為中心向國內外輻射出五條“茶馬古道”。一是官茶馬大道,由普洱經昆明中轉內地各省、北京,南延車佛打洛,這是茶馬古道中最重要的一條,普洱貢茶就從這條路由騾馬運到昆明。二是關藏茶馬大道,普洱茶從普洱經下關、麗江、中甸(今香格裏拉)進入西藏,再由拉薩中轉尼泊爾等國,主力是藏胞的大馬幫。三是江萊茶馬道,普洱茶從普洱過江城,入越南萊州,然後再轉運到西藏和歐洲等地。四是旱季茶馬道,從現在的寧洱經普洱糯紮渡過瀾滄江,而後到孟連出緬甸。五是猛臘茶馬道,從普洱過猛臘,然後銷往老撾北部各地。

“茶馬大道”使普洱茶行銷國內各省區,還遠銷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泰國、法國、英國、朝鮮、日本和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在世界上享有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