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孔有德率眾歸金(2 / 2)

說起林丹汗的先祖,自然離不了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是那四百年的時光委實太遙遠了。從元朝滅亡,北元蒙古經曆了二十二位可汗,傀儡也好,強者也罷,戰亂也好,統一也罷,長城以北的蒙古高原的主人一直還都是蒙古人,而蒙古人的可汗一直都是成吉思汗的子孫。

到了林丹汗這一代時,當時還隻有十三歲就接替自己的祖父成為了蒙古可汗。因為曆史的原因,到了他這一輩兒上,自己除了大汗的稱號和察哈爾的部眾外,並沒有繼承整個蒙古,成了名副其實的空頭汗王。在蒙古,一切禮儀製度都可有可無,要想獲得尊重和服從,必須要有強大的實力,顯赫的戰功。草原上不相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相信的隻有馬刀和弓箭,即使你是成吉思汗的子孫,沒有力量,雖然可以成為可汗,生命仍然會和野草一樣被任意踐踏。

於是,繼任大汗後的林丹汗,在接下來的整整十年裏幾乎毫無做為,直到他二十四歲時,才開始有所行動。一方麵他與明朝主動示好,一方麵極力擠兌後金。因為對於北方來說,隻能有一個王,隻有他林丹汗才是正統的,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子孫,而女真不應該淩駕於蒙古之上。隻是可很惜,他遇到的對手是努爾哈赤,一場場戰鬥下來,蒙古敗多勝少,損失慘重,元氣大傷,不得不退守到了大漠深處。

聽說林凡汗病死了,範文程也很吃驚,就問皇太極:“汗王,如今林丹汗已死,蒙古各部群龍無首,我大金正好統率各部,臣再多問一句,那塊玉璽找到了嗎?”

皇太極失望地搖了搖頭:“林丹汗雖然死了,可是玉璽的下落卻是無人得知。蒙古人與中原人不一樣,隻有擁有了這塊玉璽,蒙古各部才會徹底的臣服。”

魏寶山皺了皺眉,就問範文程:“範先生,什麼玉璽這麼重要?”

範文程笑道:“這塊玉璽乃是秦始皇當年用‘和氏璧’製成,尊之為‘天子璽’,曆來都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的信物。自秦代以後,曆朝曆代,得到這枚傳國玉璽就象征其‘受命於天’,是天命所歸;而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大勢已去。明朝之所以不得人心,正是因為沒有得到這塊玉璽,不是真正受命於天,所以必然要滅亡。這塊玉璽在元代滅亡後,就被元順帝帶到了大漠之北,一直都在蒙古人手中。”

“哦!聽先生一席話,真是勝讀十年書啊!真沒想到一塊玉璽還有這麼多的故事。”

皇太極點了點頭:“在蒙古各部的眼中,玉璽是他們心中的神,是成吉思汗的象征。現在已歸順的蒙古各部還好說,若要漠北蒙古歸順,最終統一蒙古,非有這塊玉璽不可。”

範文程道:“依臣下看來,此玉璽應該就在林丹汗的家人手中,不如派人前往,以接收蒙古各部為名暗中尋找,應該可以找出蛛絲馬跡。”

皇太極點了點頭:“此次召兩位前來,正是此意。我打算過了年就派十四弟親自率兵前往,還希望文程先生和寶山也能一同前去,有你們相佐,定然是事半功倍,我也就放心許多了!”

魏寶山和範文程聽聞此言,哪敢推辭,趕緊領命。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眨眼間過了年。

在天聰八年的二月中旬,由多爾袞、嶽托、薩哈廉、豪格、範文程、魏寶山等率一萬精兵,遠赴蒙古尋找玉璽。

單說蒙古的林丹汗,早在天聰六年時就和皇太極打過一仗,結果被皇太極的八旗大軍打得抱頭鼠竄,不得不逃往青海避難。身為成吉思汗的嫡傳,手中又握有象征皇權的玉璽,原本想借助明朝的勢力先統一了蒙古,再滅女真,最後重返中原,一統天下。(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