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探險之地(2)(3 / 3)

火地島國家公園也充滿著奇妙色彩。公園入口處是一座圓木搭起的牌樓,四周就是莽莽蒼蒼的山林,標示牌正麵用西班牙文寫著“火地島國家公園”,背麵則寫有“認識祖國是你的義務”。

公園內部大部分是山區、海灣、大小湖泊和原始林,不同地域特征點綴其間,相互映照,蔚為壯觀。

山區高處都被冰雪覆蓋,就像朵朵盛開的白蓮花。山的西側就是智利;北邊則是阿根廷第二大的法尼亞諾湖;南邊是比格爾海峽,比格爾海峽一帶,還時常有巨大、珍貴的藍鯨出沒。世界最南端的淡水湖也在這裏,湖水清澈,湖麵灰霧蒙蒙。

這裏原始林的樹木一年四季受強風吹襲,加之土地貧瘠,因此樹根紮不深,樹木呈現東倒西歪的怪異形狀,有的匍匐在地,有的順風勢而立,人們形象地稱其為“醉漢林”。這裏有一種野生菌,形似荔枝,可以食用,當地人稱“印第安人麵包”。

火地島國家公園內還留有以前伐木運輸時用過的小火車和火車站,不用說,這肯定是世界最南端的火車站。縱貫美洲大陸的泛美公路的起點也在火地島國家公園內。驅車從這裏出發,可以直達北冰洋上美國阿拉斯加州的普拉德霍灣。

火地島國家公園遊客可以到達的地方,都在湖邊或者海岸,冬天這裏則全區冰封,基本見不到遊客的影子。

同樣奇妙的還有阿根廷冰川國家公園,位於阿根廷南部聖克魯斯省卡拉法鐵城西80公裏,從巴裏洛切往南直到南美大陸的尖端,這裏已經接近南極,到了麥哲倫海峽。當地最有特色的當數極地之外最大型的冰川——壯觀的莫雷諾大冰川。

莫雷諾大冰川經過幾十萬年的冰雪堆積而成,是世界上冰雪仍在向前推進的少數活冰川之一。整個冰川有60多米高,麵積達200多平方公裏,每隔幾十分鍾就會崩塌一次。

從遠處看莫雷諾冰川,白茫茫一片從山澗傾瀉而下,就好像銀河從天而降,近看卻又千姿百態,有形似利劍衝天而起的,有好似晶瑩璀璨的珊瑚一般的,還有的或如人物浮雕,或如飛禽走獸,變幻多端,美不勝收。

烏斯懷亞是火地島地區阿根廷部分的首府,也是世界上最南端的城市,這裏也洋溢著濃濃的奇妙色彩,使之成為一個迷人的風景點。在印第安語中,烏斯懷亞是“觀賞落日的海灣”的意思,綿延9000公裏的安第斯山到了這裏就算到了盡頭,城市北靠安第斯山脈,麵對連接兩大洋的比格爾海峽。日落黃昏之時,登上山岡,眺望晚霞中的海灣,真是水天一色,雲霞似錦。“觀賞落日的海灣”之名名副其實。

聖馬丁大街是烏斯懷亞的主街道,街邊既有現代化建築,也有低矮的鐵皮頂木屋。商店裏陳列著別有風味的磷蝦、蜘蛛蟹、帝王蟹、海豹肉、沙丁魚、鱈魚和海蜇等當地特產海鮮。其中一個餐館裏還有一個鯨魚脊骨的大關節標本。工藝品店裏則可以看到各色各樣印第安人的工藝品和裝飾品。烏斯懷亞博物館則向遊客展示了火地島的開發史。

烏斯懷亞距南極大陸最近處僅800公裏。因此這裏又是阿根廷和其他國家去南極考察的後方基地,考察船都在這裏補充燃料和食品。遊客從烏斯懷亞乘遊船,還可以到比格爾海峽中的海豹島和鳥島觀賞海豹和鳥類。

由於烏斯懷亞的奇妙景色,每年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豪華遊艇和帆船來烏斯懷亞港停泊遊玩,體驗這塊神秘“處女地”的清淨感受。

此外,火地島早期土著奧那族人的流浪式生活和風俗也獨具特色。他們的房子很簡單,就在地上插幾根木棍,再搭上幾張駱馬皮,就搭成了自己的房子。但是,這些房子都已經沒人住了,島上最後一個印第安人,已於1911年去世,因此島上現在已經沒有印第安人了。

10.塞倫蓋蒂草原——流動不息的土地

如果你知道《動物世界》在塞倫蓋蒂草原拍攝了20年,你就能夠想象得出這是一片什麼樣的土地。在這裏,人與動物的關係令人著迷、人與人的關係令人著迷、人與自然的關係令人驚奇。總之,你能體會到最真實的世界和自己。

塞倫蓋蒂草原位於東非肯尼亞和坦桑尼亞之間,麵積31080平方公裏,包括坦桑尼亞的賽倫蓋蒂國家公園和肯尼亞的馬薩伊瑪拉野生動物保護區。其中,馬薩伊瑪拉野生動物保護區是肯尼亞最大的野生動物保護區。

在馬薩伊語裏,“塞倫蓋蒂”是“永遠流動的土地”的意思。這個名稱也許來源於生活在這片草原上的動物每年大規模遷徙的習性。每年7月底或8月初,成千上萬的角馬就會從非洲坦桑尼亞的賽倫蓋蒂國家公園出發,向北挺進,目的地是馬臘平原,行程500多公裏,曆時一個月,這就是著名的角馬大遷徙。

角馬體形像牛,在遷徙途中,一望無際的角馬群在草原上縱蹄狂奔,聲勢之大,整個草原都會為之顫抖。角馬群有時會受到凶獅和獵豹的攻擊,河馬和鱷魚的襲擊,洪水的侵襲,但它們義無反顧,毫不氣餒,反而更加迅速地向前奔跑。

到了12月份,角馬又開始返回它的故鄉塞倫蓋蒂草原。歲月輪回,日月往複,角馬們年年如此,風雨無阻。

角馬群每一次遷徙的身影都是塞倫蓋蒂草原上最美的風景線。觀光者隻要算準時間,守候在角馬群遷徙的必經之路上,就能看到鋪天蓋地的角馬隊伍,奔馳在草原上,氣勢磅礴,蘊涵著無窮的生命力。

草原上當然不隻有角馬,這兒還生活著其他種屬的約200萬種野生動物。在殖民者時期,這裏還是一個狩獵場所。今天坐著車進入這些地區,就相當於是進入了一個奇異的野生動物世界,這裏有金色的狐狼、狒狒、帶斑點的土狼、蝙蝠、狐狸、犀牛、河馬、數以千計的羚羊,以及超過500種的鳥類,包括禿鷲、鸛、火烈鳥、魚鷹、駝鳥等。

草原上動物們最常出沒的地區是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和瑪利亞娜湖。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是200萬年前火山噴發後留下的,現在這裏是一塊麵積100多平方公裏的火山盆地,集中了草原、森林、丘陵、湖泊等各種生態地貌。這裏水草豐美,不斷吸引著火山口外的動物來此定居。因為沒有旱澇,連角馬也失去了遷徙的本能。真是一處動物們的世間天堂。這裏的動物極少見人,所以對人多少有點兒戒備心,你可以幸運地看到河馬躲著烈日,在水中偷閑;大象在不停地吃草;好動的斑馬在不停地追逐、嬉戲與打鬥……的場景。

瑪利亞娜湖非常廣闊,水天一色,湖的北部是一片弧形的山脈,仿佛戴在瑪利亞娜湖頭上的花冠。山腳與湖水之間就是一片原始的熱帶雨林,有2000多種動物在這裏生息繁衍,和諧而自然地生存著。乘車在林中穿行,可以看到各種猴子在頭上的樹枝間跳躍,巨大的黑色地犀鳥與臉頰上長著腫塊的疣豬在地上覓食等奇妙之處。

草原不止有動物,這裏奇特的植物也讓人回味無窮。有一種非常特別的“香腸樹”。它結出的果實既粗又長,看上去就好比是一根根香腸掛在了樹上。所以,人們根據它的形態,把它叫做“香腸樹”。香腸樹的果實雖然樣子像香腸,但是味道卻和香腸相差得很遠,吃起來味道很甜,而且不論成熟還是沒成熟的果子,味道都一樣,都可以食用。還有一種猴麵包樹,樹幹高不過20米左右,但胸徑卻可長到15米以上,需要40個成年人手拉手才抱得過來,因為看上去像個胖子,所以土著人又稱它為“大胖子樹”、“樹中之象”,猴子和阿拉伯狒狒很喜歡吃它的果實,故得名“猴麵包樹”。

這麼一片奇特的土地並不缺少人類的影子。肯尼亞的馬薩伊瑪拉野生動物保護區就是土著人馬薩伊人聚居的地方。

馬薩伊人又叫馬賽人,在外人眼中,他們絕對是一群另類。馬薩伊人居住在用紅土和牛糞建成的房子裏,屋子很低,一般沒有門窗。他們的服裝是特色的馬薩伊民族服裝,尤其讓人驚訝的是他們的耳廓上穿滿了各種飾物,甚至連鼻子上也不放過。

馬薩伊人又被稱為“世界上最會行走的民族”,他們出行拒絕任何交通工具,全靠兩條腿走路,他們每天行走的路程遠遠超過其他民族。更重要的是,他們行走的姿勢非常獨特,走起路來,身體筆直,步履適中,獨特的步態使全身的肌肉都得到了鍛煉。

塞倫蓋蒂草原不僅有美麗的草原景色,還可以搜尋動植物的足跡以及欣賞原汁原味的馬賽人生活,所以這裏特別適合旅遊觀光。隨著熱氣球運動的普及,塞倫蓋蒂草原以其幹爽的氣候逐漸成了熱氣球迷們的天堂。這裏的熱氣球旅行聞名全球,在高空領略無與倫比的曠野景觀,與馬群一同飛奔,真可謂是絕對超值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