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雅魯藏布江大峽穀——人類最後的秘境
在這個世界上,恐怕不會再有哪個地方能比雅魯藏布江大峽穀更長、更深,也沒有哪個地方能比它更美、更豐富多彩和氣象萬千了。
雅魯藏布江大峽穀北起西藏米林縣,南至西藏墨脫縣,圍繞喜馬拉雅山脈東端最高峰南迦巴瓦峰形成一個馬蹄形的大拐彎,全長496.3公裏,最深處達5382米,峽穀底部河床寬度僅為35米,是地球上最深的峽穀。
關於雅魯藏布江大峽穀的形成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在西藏阿裏的神山岡仁波齊峰有四個子女:馬泉河(雅魯藏布江)、獅泉河、象泉河和孔雀河。四兄妹約好分頭出發,最終在印度洋彙合。馬泉河經過千辛萬苦流淌至工布地區,被一隻小鷂子欺騙,說其他三位兄妹已經先於他到達了印度洋。心急之下,馬泉河便在南迦巴瓦峰掉頭南奔,一路險惡的環境都阻擋不住他的腳步,哪裏地勢險要就從哪裏跳下,最終形成了這條深嵌在千山萬穀中的雅魯藏布江大峽穀。
雅魯藏布江在藏文文獻中稱為“中央恰布藏布”,意思是“從最高頂峰上流下來的水”。它一路流淌在喜馬拉雅的冰山雪嶺之中,平均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雅魯藏布江大峽穀這一段,把喜馬拉雅山特有的雪峰、冰川、草原、森林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地理環境。
由於位置險峻,大峽穀附近都是人們難以跨越的屏障和鴻溝,因此讓大峽穀成為遠離現代社會的“世外桃源”,至今仍然很少有人涉足。長期居住在這附近的門巴族、珞巴族人也仍然維持著古老的生產方式和風俗,他們沒有記錄年月的習俗,甚至沒有人能準確地說出自己的歲數。
在自然環境方麵,雅魯藏布江大峽穀具有從高山冰雪帶到低河穀熱帶季內雨林等九個垂直自然帶,是中國具有最完整山地垂直植被帶譜的唯一山區。在這獨特的亞熱帶山地生態係統中,生存繁衍著複雜而豐富的植被類型和動植物區係,其中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種類的2/3,已知哺乳動物的1/2,已知昆蟲的4/5,以及中國已知大型真菌的3/5,堪稱世界之最。
雅魯藏布江大峽穀還是青藏高原最大的水汽通道,也是世界上因地形而產生氣流運行的最大通道。這條水汽通道不僅造就了雅魯藏布江流域的特殊降水分布,還造就了西藏東南特殊的海洋氣候環境,從古到今滋潤著西藏的山南地區。從曆史上看,藏民族的起源、吐蕃的興衰、雅礱文化的興起和發展都和這條水汽通道有著莫大的關係。
綜合起來,雅魯藏布江大峽穀的基本特征可用高、壯、深、潤、幽、長、險、低、奇、秀十個字來形容。來雅魯藏布江觀光旅遊,最佳的旅遊季節是4月和10月,這兩個月裏雨水較少,天氣適中,沒有塌方和泥石流的危險。由於交通不暢,因此徒步反而成了最佳的行進方式。可看的景點有南迦巴瓦峰、加拉白壘峰、巴鬆錯、雅礱河風景名勝區、雍布拉康、墨脫縣城等,而最危險的地方則是白馬狗熊往下近百公裏的河段。
白馬狗熊往下近百公裏的河段是雅魯藏布江大峽穀最險峻、最核心的地段,這裏峽穀幽深,激流咆哮,到處充滿艱難與危險,至今還沒有人能穿越,被稱為“人類最後的秘境”。
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在大峽穀內側,是世界第十五高峰。“南迦巴瓦”藏語意為“直刺天空的長矛”,山體滿布片麻岩,分為西北、東北和南三條山脊。東北山脊長約30公裏,在雅魯藏布江岸處則是海拔7043米的乃彭峰。西北山脊上有海拔6936米、7146米的兩卒雪峰。全部山脊苦岩裸露,留有雪崩過後的溝溜槽,峽穀之中還有巨大的冰川。峰頂常年積雪,猶如一朵朵成型的雪蓮花。
加拉白壘峰海拔7234米,位於雅魯藏布江外側,與南迦巴瓦峰隔江而對,東西弧形走向,多為陡壁懸崖,山穀中有數十條冰川,頂部常年被冰雪覆蓋。
巴鬆錯在工布江達縣,其名稱在藏語中意為“三座大山下的湖”。該湖是藏傳佛教紅教的神湖,也是西藏最美麗的湖泊之一,湖形就好像是鑲嵌在高山中的一輪明月,湖水晶瑩剔透,令人沉醉。距湖不遠有沐浴於雪山與碧波之中的結巴村,這裏雞鳴犬吠、炊煙嫋嫋、民風淳樸,真有種世外桃源的感覺。
雅礱河風景名勝區在山南地區南部,這裏被認為是藏民族的發祥地,其間既有雪山冰川、田園牧場、高山植被,又有神山聖湖、曆史古跡和傳統民俗,融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於一體,展現給人們的就是一幅神秘、古樸而又壯觀的畫卷。
雍布拉康,在藏語中是“母子宮”的意思,位於乃東縣雅礱河東岸的山頂上。據說建於公元前1世紀涅赤讚普時代,是西藏的第一座宮殿式建築。其前後兩部分均以石塊砌成,巍峨雄壯。殿內供奉有鬆讚幹布和文成公主、尼泊爾尺尊公主塑像,還有很多曆史文物。
墨脫是雅魯藏布江流經我國的最後一個縣,由於地勢險要,這個縣至今沒有通公路,儼然雪域高原上的一個“孤島”。由於它的神秘性,外界盛傳它就是一處“世外桃源”,佛教徒們則稱它為“白隅白馬崗”,意思是“隱秘的蓮花聖地”。
2.科羅拉多大峽穀——綺麗地球的“傷疤”
美國作家約翰·繆爾稱:“不管你走過多少路,看過多少名山大川,你都會覺得大峽穀仿佛隻能存在於另一個世界,另一個星球。”一點也不假,科羅拉多大峽穀就是一個大自然的奇跡。
科羅拉多大峽穀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西北部,占地16000平方公裏,是科羅拉多舊時河穀的一部分。大峽穀全長446公裏,頂呈桌麵形,又稱“桌子山”,頂寬6~28千米,底寬120~1000米,平均寬度16千米,最深處1800米,平均深度超過1500米。據稱大峽穀是在1540年被一支遠征隊發現的。
“科羅拉多”在西班牙語中是“紅河”的意思,這是因為科羅拉多河從大峽穀穀底流過,河水夾帶泥沙後常顯紅色的緣故。
在印第安人中,傳說大峽穀是在一次洪水中形成的。當時上帝將人類化為魚鼇,才逃過了這場劫難,所以當地的印第安人至今仍不吃魚鮮。而實際上,大峽穀是由科羅拉多河經過幾十億年衝刷山穀形成的。科羅拉多河長期衝刷兩岸的泥土,不分晝夜地向前奔流,在主流與支流上鑿刻出很多峽穀,而最後流經亞利桑那州多岩的高原地帶時,更出現了驚人之筆,這就是科羅拉多大峽穀,它也當之無愧地成為科羅拉多流域的“峽穀之王”。
科羅拉多大峽穀從穀底向上,從幾十億年前的古老花崗岩、片麻岩到近期各個地質時代的岩層呈階梯狀分布,層次清晰,色調各異,並且還含有各個地質時代的代表性生物化石,因此科羅拉多大峽穀又有“活的地質史教科書”之稱。
更為奇異的是,大峽穀的岩石顏色會隨著太陽光的強弱和天氣的陰晴產生無窮的變化,整個大峽穀七彩紛呈。“紅牆”石灰石懸崖是大峽穀最引人注目的風貌特色,這堵懸崖幾乎是垂直的,平均高168米。它本來是灰藍色的石灰石,但從岩石裏滲出的鐵鹽卻將它染成了晚霞般的色彩。太陽初升或夕陽西下之時,峽穀中零星散布的綠色植物,夾雜著嫋嫋升起的薄霧,配合著岩石的顏色,更顯得如夢如幻,美不勝收。
大峽穀國家公園實在太大,任何人都不可能一眼看遍大峽穀的全貌。除非從高空俯瞰,才可能完整地欣賞這道“綺麗地球的傷疤”。真正身臨其境的人隻能選取幾個特色景點遊覽。大峽穀的著名景點有天生橋、岩拱國家公園、印第安遺址公園、布萊斯國家公園、紀念穀等,遊覽時應以這些地方為主。
天生橋是一座瑰麗的紅色砂岩石拱,彎彎地架在美國猶他州南部山區岩石間,像是彩虹幻化而成,是世界一大奇觀,也是派尤特印第安神話和納瓦霍印第安神話的中心。這座石拱形態優美,長94公尺,跨越85公尺的峽穀,那幾乎等於四個網球場的總長度。橋底至橋頂高88公尺,橋身厚13公尺,寬10公尺,足以容納雙線行車。
1910年,美國政府把天生橋列為國家名勝,予以保護。1964年格倫峽穀堤壩落成,格倫峽穀堤壩攔截河水,蓄成鮑威爾湖,使科羅拉多河水麵升高,20公裏難以穿越的陸地險徑變為易於通航的水路,遊人因此可以乘船抵達天生橋附近。
岩拱國家公園位於巴布高原的莫博鎮,公園因天然岩拱集中得名。園內有2000多個跨度1米以上的岩拱。此外還到處分布著怪異的石柱、石墩群落。這個公園占地麵積隻有200多平方公裏,一向有“家庭公園”之稱,適合合家同遊。
印第安遺址公園在科羅拉多州,這裏保留有早期印第安人留下的崖居遺跡,證明人類在這裏至少生活了3000多年。崖居是在懸崖上的大空洞中築出的人類居室,有幾間的,也有幾十間的,一個空洞就是一個村落。學者們指出,這些崖居在13世紀後期曾經相當興盛,但在1300年前的幾年、十幾年間,卻莫名其妙地全部人去崖空了。這也成為曆史上的一個未解之謎。公園裏現有印第安人出售手工製品的店鋪,印第安人工藝品製作很精美,羽毛掛件、木雕、貝雕、陶器、箭杆、石頭、布藝等應有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