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拉宮具有鮮明的藏式風格,占地麵積36萬多平方米,高177.19米,東西長360多米,共13層,依山而建,氣勢雄偉。宮內有金殿3座和金塔5座,其餘大小殿堂、樓閣、房舍1000多間,大小柱子10000多根。布達拉宮東南、西南都建有碉樓護衛,裏麵還有法庭、監牢,是一座形製十分完備的城堡。宮宇疊砌、迂回曲折,同山體有機地融合在了一起。沿著白色的牆體,從陡峭的台階上一步步地走近布達拉宮,很自然地就有一種威嚴肅穆的氣場撲麵而來。
布達拉宮可分為兩大部分:紅宮和白宮。居中央的是紅宮,主要用於供奉佛神和宗教事務,其中有8座安放著前世達賴遺體的靈塔,在這些靈塔中,以五世達賴的靈塔最為壯觀。據記載,僅僅是鑲包這一靈塔的黃金就用了11.9萬兩之多,而且經過處理的達賴遺體就保存在塔內。
西大殿是五世達賴靈塔殿的享堂,是紅宮內最大的宮殿。殿內有乾隆禦賜的“湧蓮初地”匾額,還有康熙皇帝所賜的一對大型錦繡幔帳,相傳康熙皇帝為建這對大型錦繡幔帳,曾專門建造了工場,費時一年才完成。清朝皇帝禦賜的這兩個東西現在已是布達拉宮內的稀世珍品。
從西大殿上樓經畫廊就到了鬆讚幹布修法洞,這是布達拉宮內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建於公元7世紀,裏麵保存有鬆讚幹布、文成公主及其大臣的塑像。薩鬆朗傑是紅宮內最高的宮殿,殿名含有“勝三界”之意,其中供奉有乾隆皇帝畫像和“萬歲”牌位。約從7世紀起,各世達賴每年藏曆正月初三淩晨都要來這裏向皇帝牌位朝拜,以此表明他們對皇帝的從屬關係。
紅宮前麵還有一片白色的牆麵,名曰曬佛台,每當佛教節慶的時候,就會在這裏懸掛起大型佛像。
白宮是達賴喇嘛生活起居的場所,因外牆為白色而得名。共有7層,頂層是達賴的寢宮,由於這裏終日陽光普照,故稱東、西“日光殿”。這裏等級森嚴,一般隻有高級的僧俗官員才會被允許進入。白宮的第六層和第五層是生活和辦公用房。第四層的東大殿是白宮內最大的殿宇,布達拉宮的重大活動如達賴坐床典禮、親政典禮都在這裏舉行。
布達拉宮的繪畫、雕刻也是舉世聞名的,宮殿內保存了2500平方米的壁畫,布滿了每個宮殿的四壁和走廊,壁畫的內容非常豐富,主要是當年曆史的反映,包括興建布達拉宮、鬆讚幹布迎娶文成公主等,還有西藏古代建築形象和大量佛像金剛等。
布達拉宮內還藏有大批珍貴文物,堪稱西藏文化藝術寶庫。這些文物包括佛塔、塑像、壁畫、唐卡、經文典籍,還有表明曆史上西藏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關係的明清兩代皇帝封賜達賴喇嘛的金冊、玉冊、金印以及金銀器、玉器、瓷器、琺琅和工藝珍玩等。
布達拉宮腳下的八廓街是供信徒轉經用的街道,是拉薩宗教、經濟、文化、風土人情集結的地方,街上隨處可見拿著轉經筒的信徒,或低頭默走,或邊走邊叩長頭,表達自己對佛教虔誠的敬意。
布達拉宮寺內現有僧徒約25000人,不但是西藏最大的佛寺,也是世界上的大佛寺之一。作為藏傳佛教的聖地,每年都有不計其數的朝聖者和觀光客來到布達拉宮。他們通常從山腳的無字石碑起,經過蜿蜒曲折的石鋪斜坡路,直到繪有四大金剛巨幅壁畫的東大門,並由此通過厚達4米的宮牆隧道進入大殿朝聖參觀。如果遇上布達拉宮跳神節,遊客還能感受布達拉宮沸騰的一麵。跳神節於藏曆12月29日在仁乃貢薩殿前舉行,舉辦的目的是驅除魔鬼,預祝來年吉祥如意。跳神節演員由南木林劄倉(經院)的喇嘛擔任。跳神之前要念經,並舉行牲祭儀式,但並不真正殺牲,通常隻是用器物或地上圖案代替。
獨特的布達拉宮無疑就是雪域高原的聖地,在人們心中,這座古建築群已經絕對地成為藏民族的象征。
5.泰姬陵——大理石的詩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過,泰姬陵就是“永恒麵頰上的一滴眼淚”。一個建築有著如此淒美的比喻,可以想見它串聯起的,必然還有一個淒美的故事。
泰姬陵位於印度古都阿格拉,亞穆納河南岸,距印度新德裏東南188公裏。在世人眼中,泰姬陵是印度的代名詞。無論是誰,隻要到了印度,一定會擠出點時間去瞻仰這座凝固了的愛情豐碑。
泰姬陵始建於1634年,動用了來自印度、中亞及中國的能工巧匠2萬餘人,曆時22年完成,是印度莫臥兒王朝帝王沙·賈汗為其愛妃泰姬·馬哈爾建造的陵墓。
泰姬·馬哈爾來自波斯,美麗聰慧,多才多藝,入宮後甚得沙·賈汗的寵愛。但是紅顏薄命,泰姬在生下第14個孩子後死去。死訊傳來,沙·賈汗竟一夜白頭。為紀念泰姬,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沙·賈汗傾全國之力修建了這座晶瑩剔透的泰姬陵。本來,沙·賈汗還準備在泰姬陵對麵為自己造一個一模一樣的黑色陵墓,中間以半邊黑色、半邊白色的大理石連接,與愛妃相對而眠。可惜,泰姬陵剛剛完成,就發生了宮廷政變,沙·賈汗被趕下台。不過慶幸的是,沙·賈汗死後,還是得到了與泰姬同葬的待遇。
泰姬陵整個建築都用白色大理石砌成,結合著她淒美的愛情故事,似乎建築本身就是一首由大理石寫成的愛情詩,端莊華美,無懈可擊。其實泰姬陵從建成至今,一直充滿著哀怨和憤恨,就像她所埋葬的泰姬一樣。其建成初期,陵墓內的金銀財寶就丟失無數。在印度淪為英國殖民地後,泰姬陵更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即使在印度獨立後,對泰姬陵的破壞仍在加劇。盡管如此,泰姬陵仍然把她最美麗的一麵展示在了世人眼前。而初建成時真實的泰姬陵的美麗如今已經是世人無法想象的了。
現在的泰姬陵中央主體用大理石砌成,呈左右對稱構造。頂端是直徑20米的巨大半球體,球頂距地約65米。四周有四座高約41米的尖塔,塔與塔之間聳立了35種不同類型的半寶石的墓碑。
陵墓前方是一個典型的波斯式花園,花園中央有噴泉和水道,可以清晰地看到泰姬陵的倒影。兩行並排的樹木把花園分成4個大小相同的長方形,在伊斯蘭教中,“4”字象征神聖與平和。
陵墓主體呈八角形,門窗及圍屏都用大理石鏤雕成菱形帶花邊的小格,牆上用各類寶石鑲嵌著色彩豔麗的藤蔓花朵,點綴成美麗的花紋和圖案。主體下方隱藏有18口井,每個井都以一層石頭、一層柚木的方式層層疊起,這樣可以有效防止地震對陵墓的破壞,由此亦可見沙·賈汗對愛妃的愛護。寢宮內部分為5間墓室,中央墓室擺放著沙·賈汗和泰姬的靈柩,上麵布滿了彩色的寶石和浮雕,在靈柩前的雲石透花屏風上,有用各種寶石鑲嵌成的鬱金香和百合花,光彩奪目,璀璨有如天上的星輝。
陵墓主體兩側各有一座清真寺,以紅砂岩建成,頂部為白色圓頂,建造這兩座清真寺的目的是為了維持泰姬陵建築的整體平衡,對主體起到烘托的作用。
泰姬陵附近有座名為紅堡的著名建築,整個古堡有約500座建築,城牆全長約2.5公裏,高21米,全部用紅砂岩構成,外形雄偉,氣勢恢宏,內部裝飾也很華麗。阿格拉堡與泰姬陵和紅堡隔河相望,在阿格拉堡的窗口能清晰看到泰姬陵的主體和尖塔。相傳沙·賈汗被趕下台後就被囚禁在這裏,並在阿格拉堡的窗口日日夜夜望著泰姬陵,直至憂鬱而死。
泰姬陵及其附近建築的美麗和她固有的愛情故事讓世界矚目。人們去泰姬陵,不僅是為了看一看這個大理石與絢麗寶石構築的奇跡,也是為了尋訪那個凝固了的愛情神話。每年11月至次年的3月,印度百花競放,春意盎然,是遊覽泰姬陵的最佳季節。
參觀泰姬陵,每天早中晚都能得到不同的美的享受。朝霞初升之時,一輪紅日伴隨著亞穆納河嫋嫋的晨霧,將泰姬陵從沉睡中喚醒,此時的泰姬陵,泰然自若,靜謐安詳。中午時分,在烈日的照耀下,泰姬陵倚著碧水綠樹,出落得玲瓏剔透,光彩奪目。夕陽西下時,白色的泰姬陵從灰黃、金黃,逐漸變成粉紅、暗紅、淡青色,到月亮升起,又變成銀白色,這時是泰姬陵最嫵媚的時刻,美得不可方物。由於泰姬陵早中晚景色各異,因此她也成了世界上唯一一個早中晚遊覽票價不一樣的景點。
如果夏天去泰姬陵,則另有一番樂趣,因為遊客要進入陵墓,必須脫鞋,以表示尊敬,誰也不能例外。夏天氣溫過高,地麵被曬得滾燙,赤足前進,不得不在平台上蹦蹦跳跳地快速前行,從遠處看,仿佛“跳舞”一般。另外,泰姬陵在星期五時,隻對穆斯林開放,其他遊客不得入內。
6.冬宮——俄羅斯帝國的明珠
一流的博物館總會讓人震驚,讓人沉醉,讓人目不暇接,讓人顧此失彼。冬宮就是這麼一個地方,往冬宮裏走一遭,上下五千年,古今多少事都會盡收眼底。
冬宮位於俄羅斯城市聖彼得堡的宮殿廣場上,昔日這裏是沙皇的皇宮,而現在則是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與巴黎盧浮宮、倫敦大英博物館和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齊名。
冬宮所在城市聖彼得堡是俄羅斯通往歐洲的窗口,橋梁眾多,有“北方威尼斯”之稱。這裏最初是一個荒涼的島嶼,1712年,彼得一世將這裏建成為一座新城市,取名聖彼得堡,把首都從莫斯科遷到了這裏。
冬宮是聖彼得堡宮廷建築的精品之作,風格為18世紀中葉的俄國巴洛克式。第一座冬宮建於1710年,占地很廣,從涅瓦河畔一直延伸至今天的百萬大街。1719年,根據彼得一世的指令,在距原皇宮不遠的地方,又修建了第二座北歐風格的冬宮。1754年,彼得一世的女兒彼得羅夫娜女皇按照意大利著名建築師拉斯特雷利的方案建造了一座巴洛克風格的新皇宮,這就是現在人們看到的冬宮。
正如人類曆史上其他著名的宮殿一樣,冬宮自從建成以來一直備受劫難。1837年,冬宮曾遭遇大火,許多建築被焚毀,幸好很多珍貴藝術品被及時搶救出來。尼古拉一世在位時又對冬宮進行了大規模的修複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聖彼得堡被戰火籠罩,冬宮也遭到嚴重破壞,戰後才得以恢複。
冬宮還因其特殊的政治地位成為各種重要政治事件上演的舞台。例如,著名的葉卡捷琳娜二世就是在冬宮發動政變登上王位的;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也是以攻占冬宮正式揭開序幕的。十月革命後,正式建立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成為博物館的一部分。1946年,冬宮表麵塗成起初的藍寶石顏色。
現在看到的冬宮是一座三層樓房,長約230米,寬140米,高22米,呈封閉式的長方形,占地約9萬平方米。
冬宮每個麵都有不同的樣式,麵朝涅瓦河的北麵。設計師用了近150米的光麵牆裝飾,巧妙地融入了四周不同的景色。麵向宮殿廣場的一麵是正麵,分為七個部分,中央被寬大、華麗的凸軒分割成三個拱門,入口處有阿特拉斯巨神群像,極其宏偉。
冬宮四周建有凸起、飛簷總長接近2000米,蔚為壯觀。而屋頂上又擺放有200多件造型精美的雕塑作品。窗戶上則鑲著絕不雷同的獅子麵具和愛神頭像的花框。
冬宮內部是一個大型的四合院,共有1050個房間,117個階梯,1886扇門,1945個窗戶。在以前,除了正麵大廳,二層是皇室成員的起居室,三層用以處理公務。
大禦座廳是冬宮的心髒,此廳最先是巴洛克風格,但葉卡捷琳娜二世嫌巴洛克風格過於奢華,不符合啟蒙時代的理性思想,於是改成了古典主義形式。大廳裏鋪的是專門從意大利運來的大理石。大廳中央是俄國常勝將軍格奧爾吉的浮雕,用以庇護下方的禦座。天花板由50根雕刻的壁柱支撐,天花板上是法國彩色寫生畫家卡拉瓦克繪製的氣勢恢宏的彩畫。
彼得廳又稱為小禦座廳,為紀念彼得一世而建,廳內有《彼得一世與彌涅瓦爾》畫像,以及彼得一世的標誌物:他用過的皇冠、木製基座及他書寫的花體字。
孔雀石大廳極為美麗,整個大廳用了2噸孔雀石,拚花地板用了9噸貴重木材。廳內立柱、壁柱、壁爐都用孔雀石製成,與天花板上的鍍金裝飾圖案交相輝映,產生了令人歎為觀止的藝術效果。
喬治大廳是克瓦連吉於1791-1796年建造的,在喬治大廳的牆上,有一幅鑲有45000顆各色寶石的罕見的俄國地圖。大廳的銅製天花板有各種造型的鍍金裝飾畫。鑲木地板由16種木材按彩色拚花藝術拚接起來,並有雕刻圖案,正好與天花板豐富的圖案相對稱。
冬宮的花園也美妙絕倫,這裏獨特的噴泉和人工瀑布讓人目不暇接,其中還有一些不定時噴泉,遊人不備時,一不小心就會被淋個全身濕透。園中最大的瀑布,從七級極寬的台階上逐次下降,台階兩邊還有鍍金的古典神像和英雄雕塑。
冬宮還是著名的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的主體部分,有350多個展廳,收藏有1.5萬幅繪畫,1.2萬件雕塑,60萬幅線條畫,100萬塊硬幣和證章,22.4萬件古代家具、瓷器、金銀製品、寶石與象牙工藝品。參觀博物館的所有大樓,如果每件藝術品隻看一分鍾,每天8小時,那得花上15年的時間才能看完。
西歐藝術館是博物館最早設立的展館,有120個展廳,陳列有很多文藝複興時期的繪畫和雕塑作品。包括達·芬奇的《戴花的聖母》、《聖母麗達》,拉斐爾的《科涅斯塔比勒聖母》、《聖家族》,米開朗基羅的《蜷縮成一團的小男孩》等珍品。
東方藝術館陳列著公元前4000年以來的16萬件展品,包括古埃及、古巴比倫、亞述、土耳其等各國的文物,有石棺、木乃伊、紙草紙文獻,以及世界上最大的銀器。
此外,這裏還有遠東藝術博物館,有很多中國文物;另外,還有畢加索立體畫展廳、意法畫家展廳、俄國曆代服裝展廳等。
冬宮前麵原來是一個軍事指揮部,正中有三層樓高的圓拱門,廣場正中放有亞曆山大羅夫斯基紀念柱,氣派非凡,雄偉壯觀。
如果說冬宮本身就是一個美輪美奐的藝術品,那如果再加上它含藏的眾多藝術珍品,那冬宮就更成為一個罕見的藝術之宮了。
7.盧浮宮——世界文化藝術的聖殿
盧浮宮是個讓人一生難忘的地方,它實在太豪華,太過壯麗了,所有的溢美之詞在它麵前都會失去顏色。
盧浮宮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現為世界上最大、最古老、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是巴黎文藝的象征,也是世界各地的藝術家齊聚巴黎的原因。
盧浮宮這座藝術殿堂的曆史頗為複雜,從它身上,甚至可以看到法國近千年來的曆史興衰。曾經有50位法國國王和王後居住在這裏,無數藝術家也曾在這裏生活,他們有的壽終正寢,有的則死於非命,血濺盧浮宮。
盧浮宮始建於12世紀末,最初隻是菲利普·奧古斯特二世的城堡,主要用做防禦。1200年,菲利普二世在這裏又修建了一座通向塞納河的城堡,用來存放王室的珍寶和檔案,還有他的狗和戰俘,當時這座城堡已有了“盧浮宮”的名稱。
查理五世在位的時候,盧浮宮開始被作為皇宮,為了滿足王室貴族們尋歡作樂的要求,盧浮宮經過一係列的擴建和修繕,並最終成為一座瑰麗的建築。然而弗朗西斯一世繼位後,下令拆毀這座宮殿,並指派建築師皮爾萊斯科在原來城堡的基礎上重新修築一座宮殿,仍以“盧浮宮”為名,用以居住和收藏。弗朗西斯一世為此還購買了大批意大利畫家的作品,這其中就包括蜚聲世界的達·芬奇的《蒙娜麗莎》。
亨利四世在位時,花了13年時間建造了盧浮宮最美的部分——大畫廊。畫廊長達300米,栽滿了樹木,養了眾多小動物,甚至亨利四世還可以在這裏騎馬追捕狐狸。
路易十四迷戀藝術,在他統治法國的時期,盧浮宮被改建成正方形的庭院,畫廊被擴建,世界各地的藝術品源源不斷地被運往這裏。
拿破侖一世在位時,同樣對盧浮宮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他把因戰爭勝利獲得的藝術品都搬到了這裏。那時候,盧浮宮叫拿破侖博物館,直到拿破侖下台。拿破侖三世時,繼續擴建,盧浮宮成為皇家慶祝活動的場所,富麗堂皇。這時,盧浮宮的各建築群才得以完工,前後將近用了600年的時間。20世紀後期,經過整修,盧浮宮徹底成為一座完整的博物館。
現在的盧浮宮整體建築呈“U”字形,占地麵積約45公頃,全長680米,從東向西橫臥在塞納河北岸。宮殿正麵按照古典柱式的比例和諧地分為三部分,層次豐富,簡潔洗練。底層有高10米的基座,中段是雙柱柱廊,最上麵是簷口和女兒牆。牆壁上刻有浮雕,最上麵是方底穹頂,很有法國特色。宮殿南北兩翼各伸展出一長排對稱的小型宮殿,西邊則連著杜伊勒利花園,它們中間合圍著拿破侖廣場。全部建築體現了法國古典時期的設計思想,充滿理性精神。
盧浮宮館藏有40萬件作品,展品被分為7個門類,分別在6大展館展出,每個展館有4層樓麵。展廳富麗堂皇,四壁及頂部都有精美的繪畫和浮雕,都是嘔心瀝血的藝術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