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字形祭拜中心
公元前900年左右,查文人開始在查文-德萬塔爾修建石廟,這就是後來安第斯山區最重要的一座金字塔形廟宇。後來從濱海村落到安第斯山間小城方圓數百千米的人們,都開始信奉這些麵目猙獰的查文神。這些神以及查文文化的其他許多方麵都對周圍地區的藝術和宗教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查文-德萬塔爾村落遺址被發掘以後,人們發現,查文考古遺址中的建築物,包括一係列石頭建造的宗教建築,是一些附加建築和改建後建築的綜合體,也被人們稱為老廟和新廟。老廟廣場的中心是一個圓,而新廟廣場的中心則是正方形。
老廟是用大石塊和大小各異的石像建築而成,其原始建築的建立時間大約要追溯到公元前800年,因此被稱為老廟。它包括三個相互聯結的土墩,形成“U”字形結構,這個“U”字形結構正好圍繞著一塊凹陷的圓形廣場。北部的土墩高14米,中部的土墩高11米,南部的土墩高16米。廟宇下麵有四通八達的像迷宮一樣的狹窄通道和無數房間。有些石像是刻在巨石上直接砌到牆裏的。“畫廊”裏的地上到處是遺留下來的作為貢品的陶器。人們發現,在這些陶器中,有的是從很遠的地方帶來的,這充分說明查文是當時人們祭拜的中心。
被遺棄之謎
考古學家認為,在大約公元前400年,這座神廟經過了一次修繕和一係列的修建,修繕後的規模比原來的更大,但仍呈“U”字形,正是這種結構形成了新“U”字形的平台和遺跡,它們聚集於正方形的廣場上,形成了新廟宇。但是,大約公元前200年,查文文明開始衰落,村落建設停頓下來。這座著名的神廟,逐漸被荒廢了。
學者們普遍認為查文文化在公元前曾廣泛傳播,不僅是當時的文明中心,而且有著較高水平的金銀冶煉技術和紡織品工藝,其文化影響十分深遠。稍後興起的文明,諸如納斯卡文明和莫契文明,其設計的裝飾圖案以及生產的陶器、紡織品和金屬製品都與查文文化有明顯的相似之處。但查文為何衰落與被人放棄,以及在此後的歲月中,人們不再把它作為祭拜場所的原因,至今尚不清楚。
埃爾塔欣古城——風雷雲電神的居住地
古城曆史
埃爾塔欣古城起源於公元1世紀,在公元300到600年已經初具規模,公元600到900年迅速擴張,但到公元900到1100年之間,最大的建築落成隨即又被毀於一旦。
古城埃爾塔欣的建築以其獨具特色的斜坡以及帶簷口的建築群成為中美洲建築史上的紀念碑。迄今為止,這座城市中大約50%建築被挖掘出土,在3千米見方的土地上發現了一係列廣場、宮殿和行政建築等。
神龕金字塔
埃爾塔欣古城最著名的景觀非神龕金字塔莫屬。它始建於公元5世紀,屬於托托納克文化。金字塔建造在方形塔基上,每邊長約27米,高約18米,共為6層,最上層已經毀損。另外,在金字塔的許多地方都會看到殘留的紅、藍、黑彩色痕跡,這是因為這裏的大多金字塔曾經都抹有這樣一層色彩豔麗的灰泥。
在金字塔的正麵有一條寬大的階梯通至塔頂。金字塔各層排列著的方形龕,在不同的光線照射下產生奇妙的變化。各層神龕的總數是365個,365這個數字是太陽曆中一年的天數,每個壁龕代表年中的一天,神龕金字塔應該具有祭祀和立法的意義。一座金字塔可以蘊含著這樣一種高深的知識,在設計和建造中的精確和發達程度當之無愧地被人們視為人類天文史上的輝煌傑作。壁龕金字塔與埃及金字塔有許多相似之處,但不同的是,它不是埋葬統治者的陵墓,而是進行宗教祭祀的神聖場所。
祭壇
在埃爾塔欣古城,太陽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都是舉行宗教儀式的祭壇,而其中的太陽金字塔是古印第安人祭祀太陽神的地方。太陽金字塔呈梯形,坐東朝西,塔基長225米,寬222米,塔高66米,共有5層,體積達100萬立方米。它的四麵成“金”字的等邊三角形,底邊與塔高之比,恰好等於圓周與半徑之比。內部用泥土和沙石堆建,從下到上各台階外表都鑲嵌著巨大的石板,石板上雕刻著五彩繽紛的圖案。原來,塔的頂部是一座太陽神廟,但現已被毀。據曆史學家考證說,曾經太陽神就站在神壇的中央,身上佩戴無數金銀寶石,當陽光照射入廟堂,瞬間發出耀眼光芒,令人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