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映日而成霞,泉掛崖而成瀑。從這一句就可知瀑布是為詩而準備的,本是一路奔流的河水,因為斷了前路,隻能奮身一跳,結果就落入了詩文之中。
黃果樹瀑布——中華第一瀑
白雲河水從80多米高的斷崖頂端淩空而下,似天河倒懸,一瀉千裏,勢如萬雷齊鳴,聲震雲天。山穀間,瀑布濺起的水花,像潔白的珍珠隨風飄散,漫天浮遊,豔陽下,時有彩虹橫亙河穀上空,雲蒸霞蔚,山水生輝。
遠瀑聽聲,伴著鬆聲竹韻,和著海潮餘音,似天然笙簫,時緩時急娓娓婉婉,又如古人撫琴低聲長吟,寄情於靈絕的山水,孤傲不屑世間的繁華;近瀑聽音,像是驚濤裂岸,恰似千軍萬馬奔騰,又像醒獅長嘯,縱然振耳發聵,卻是那般的動聽,那般的使人振奮。林濤的吟嘯和氣勢磅礴的瀑聲及鳥兒悅耳啁啾渾混一起,彙成天地間絕妙的天籟之音。
當你徜徉在青山曲徑間,躍行於秀水中的頑石上,雖見不到瀑布也會感覺到:滿天霧珠正從瀑布處向你撲麵而來,任憑那似雨非雨的水霧悄然濕潤衣衫,你卻默默地品味著王維名句“山路本無雨,空翠濕人衣”的傳神意境。伏流、溶洞、石峽、穀林;沁人心脾的清氣、清潤甘甜的花香草味,清新自然。
黃果樹瀑布的雄、奇、險、秀,使人驚心動魄,神移魂飛。其奇特處:瀑布後麵一個長134米的天然溶洞——水簾洞,它位於大瀑布4~47米的高度上,是世界瀑布家族中,唯一有天然水簾洞貫穿瀑身的瀑布,唯一能從上、下、左、右、裏、外全方位觀看、觸摸的瀑布。水簾洞就在瀑布的背後,是高約2米、寬1米多的岩洞,洞內修有石階,有幾個寬敞的洞窗。遊客可以通過洞窗觀賞瀑布的內幕,眺望水幕前方的山水、藍天、白雲,尤其是可以零距離地接觸瀑布。洞窗前的瀑布別有風味:有時細雨霏霏,有時大雨傾盆,有時雪花紛飛,有時紫煙繚繞。但不管風吹、雨打、水擊、日曬,絕壁上的草木,卻依然嫩綠、抖擻。
浪花滾滾,大霧彌漫,勢如翻江倒海,水石相激,發出震天巨響,素有“瀑聲震天,十裏相聞”之稱。一片騰起的迷蒙細霧,在陽光照射下,又化作一道道彩虹,幻景綽綽,奇妙無窮。
從瀑布背後穿過,走到崖下犀牛潭邊,升騰的水霧籠罩著山穀,綠色的生機映襯著白色的煙霧;水波映青山、白雲浮水麵,青山、白雲也隨波而動;在陽光的照耀下,更顯奇幻萬方,像是仙女們在舞動著寬大白綾,像是銀河墜落凡間,瀉落的是潔白,紛飛的是晶瑩。
還是觀瀑亭上的一副對聯道出了大家的心聲:“白水如棉不用弓彈花自散,虹霞似錦何須梭織天生成”,這就是神奇的、迷人的、壯觀的黃果樹大瀑布!
壺口瀑布——咆哮之河
黃河流經晉陝峽穀到達宜川縣和吉縣境內,水麵一下子從400多米寬收縮為50餘米,《書·禹貢》中隻用八個字:“蓋河漩渦,如一壺然。”將壺口瀑布的形象躍然紙上。
此地兩岸夾山,河底石岩上衝刷成一巨溝,寬達30米,深約50米,滾滾黃水奔流至此,倒懸傾注,若奔馬直入河溝,波浪翻滾,驚濤怒吼,震聲數裏可聞。春秋季節水清之時,陽光直射,彩虹隨波濤飛舞,景色奇麗。明陳維藩《壺口秋風》詩有“秋風卷起千層浪,晚日迎來萬丈紅”句,可謂真實寫照。
黃河入“壺口”處,湍流急下,激起的水霧,騰空而起,恰似從水底冒出的滾滾濃煙,十數裏外可望。壺口霧氣的大小與季節、流量有關。冬季河麵封凍,瀑布多成冰淩,地表來水減少,壺口流量降至150~500立方米/秒,激浪不大,飛出槽麵水霧甚少;夏季流量大增,水流溢出深槽,落差甚小,瀑布消失,不易形成升入高空的濃密水霧;春秋兩季,流量適中,氣溫不高,瀑布落差在20米以上,急流飛濺,形成彌漫在空中的大霧。
春季四五月份,正值農曆三月間,漫山遍野的山桃花盛開,岸邊凍結的冰崖消融,稱為“三月桃花汛”;秋季9~11月份雨季剛過去時,河邊眾多山泉小溪,彙集大量清流,陣陣秋風吹過,常有彩虹出現,叫做“壺口秋風”。這兩個時期,水大而穩,瀑布寬度可達千米左右。主瀑難以接近,但遠遠望去,煙波浩淼,威武雄壯。大浪卷著水泡,奔騰咆哮,以翻江倒海之勢,飛流而下。真是“水底有龍掀巨浪”,此情此景,實非筆墨所能形容。數九寒冬,壺口瀑布又呈現一派銀裝玉砌的景象,在那瑰麗的冰瀑麵上,湧下清涼的河水,瀑布周圍的石壁上,掛滿了長短粗細不一的冰滴溜,配上河中翻滾的碧浪,更顯示出一幅北國特有的自然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