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是上帝灑落在人間的一粒粒珍珠,當我們發現它們,不僅被它們迷人的外表所吸引,更為它們滋養萬物而欣喜。每一個湖泊都有著不同的風姿,它們有時出現在平原,有時出現在高山之巔,對於它們的神奇我們除了驚歎還能怎樣呢?
西湖——少女情懷
西湖是愛情的湖泊,這裏有傳說千年的美麗愛情。
西湖就像一個少女,永遠引領著國人最懵懂最純情的向往。
她不是雍容華貴的婦人,沒有淩人的富豪氣派;她不像名門淑女難於親近,像當年浣紗於清流的西施,清麗脫俗。她擁有三麵雲山,一水抱城的山光水色,她以“濃妝淡抹總相宜”的自然風光情係天下眾生。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裏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
陽春三月,鶯飛草長,蘇白兩堤,桃柳夾岸。兩邊水波瀲灩,遊船點點,遠處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此時走在堤上,你會為眼前的景色驚歎,心醉神馳。西湖的美景不是春天獨有,夏日裏接天蓮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後疏影橫斜的紅梅,更有那煙柳籠紗中的鶯啼,細雨迷蒙中的樓台,無論你在何時來,都會領略到其不同的風采。
綠水、青山、藍天、白雲,一排排垂柳隨風搖曳。坐在休閑椅上,麵對粼粼碧波的湖水、望著遠遠青山、吹著陣陣涼風、聽著樹陰深處時而傳來嚦嚦的鳥啼聲,真乃人間仙境也。
西湖的名勝古跡太豐富,曆代來此遊玩的名人數不勝數。
西湖旁有個引人注目的樓外樓,是湖上的船坊,製作精細,遊客爭先拍照。樓外樓,始於清末,盛於民國,最初僅為一平房,後改為三層。遊人登樓平眺,全湖入目,胡有人題聯道:“客中客入畫中畫;樓外樓看山外山。”
樓外樓的建築,是中西合璧構成,寬宏爽朗,座位以二、三層樓的臨街麵處最佳,樓前有大樹成圍,別具雅趣。
過了樓外樓就是西泠印社。這個印社彙集了當時有名的金石專家,浙派篆刻家丁仁、吳隱、葉銘等發起創建的,當年的名士李叔同、豐子愷、馬一浮等都曾經作為會員,後來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書法大師啟功都曾經擔任社長,令西泠印社名噪一時,享譽海內外。
過了西泠印社,就到了蘇小小的墓。蘇小小的墓在西泠橋旁。墓是圓拱的,墓上覆六角攢尖頂亭,叫“慕才亭”。有對聯:“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鑄金”。蘇小小是南北朝時人,父母早逝,她從小在在歌妓院長大,看破了人情冷暖,於是,她“寧以歌妓謀生,身自由,心幹淨,也不願悶死在侯門內。”隻可惜蘇小小在19歲的芳齡,就鮮花般凋謝了。蘇小小有個遺願:生在西泠,死在西泠,葬在西泠,不負一生愛好山水。如今,蘇小小的墓正在西泠,人很多,應該不會感到孤獨。
以斷橋殘雪聞名的西湖東邊,一路走來經過了很多景觀,斷橋享譽天下,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白蛇傳》,劇中幾段重要故事情節就發生在這裏。白娘子與許仙相識在此,同舟歸城,借傘定情;後又在此邂逅,言歸於好。越劇《白蛇傳》中白娘子唱道:“西湖山水還依舊……看到斷橋橋未斷,我寸腸斷,一片深情付東流!”曆來催人淚下。斷橋之名則得於唐朝,古時橋上有門,門上有簷,下雪時中間一段的雪都在門簷上,橋上隻有兩頭有雪,遠遠望去橋像斷了一樣,所以稱作斷橋……
欣賞西湖美景,你不防去白堤走走。白堤原名白沙堤,橫亙在西湖東西向的湖麵上,從斷橋起,過錦帶橋,止於平湖秋月,長1000米。唐代詩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有詩雲:“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裏白沙堤”即指此堤。堤上桃柳成行,芳草如茵,回望群山含翠,湖水塗碧,如在畫中遊。
滇池——海鷗之海
滇池,水麵寬闊,景色壯麗。站在龍門上,居高臨下,滇池盡收眼底,有“高原明珠”之稱。滇池迷人之處在於它一日之內,隨著天際日色、雲彩的變化而變幻無窮。滇池水麵寬闊,不但是旅遊的好去處,還有航運、漁業、灌溉等經濟價值。
滇池水域,群山環抱,河流縱橫,良田萬頃,人稱“高原江南”。在池的周圍,有漁村和風帆點綴的觀音山風景區;有花光樹影的白魚口空穀園;有綿亙數裏,水淨沙明的海埂湖濱浴場和秀美雋逸的大觀樓公園,與西山森林公園、大觀公園等隔水相望,雲南民族村、國家體育訓練基地、雲南民族博物館等既相連成片又相對獨立,互為依托,是遊覽、娛樂、度假的理想場所。特別是在綠波蕩漾的岸邊,巍峨雄壯的西山之巔,水浮雲掩,那湖泊的秀麗與大海般玄境便呈現在你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