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山峻嶺是大自然最偉大的創作,那是男兒一顯豪情,才子一顯才華,帝王一顯霸氣的地方,山是陽性的,山是用來被征服的,所以才有了“一覽眾山小”的佳句。
泰山——華夏之魂
有太多的人去形容泰山的美,泰山的壯,泰山的奇,泰山的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幾十億年的山石,千百年的古樹在這片神奇的地方,讓人敬畏,而又生親切之感。
泰山日出是泰山最壯觀的奇景之一,當黎明時分,遊人站在岱頂舉目遠眺東方,一線晨曦由灰暗變成淡黃,又由淡黃變成橘紅。而天空的雲朵,紅紫交輝,瞬息萬變,漫天彩霞與地平線上的茫茫雲海融為一體,猶如巨幅油畫從天而降。浮光耀金的海麵上,日輪掀開了雲幕,撩開了霞帳,披著五彩霓裳,像一個飄蕩的宮燈,冉冉升起在天際,須臾間,金光四射,群峰盡染,好一派壯觀而神奇的海上日出。
泰山雲霧變換無窮:時而山風呼嘯,雲霧彌漫,如墜混沌世界;俄頃黑雲壓城,地底興雷,讓人魂魄震動,若遇此景,無須失望,因為你將要見到雲海玉盤的奇景:有時白雲滾滾,如浪似雪;有時烏雲翻騰,形同翻江倒海;有時白雲一片,宛如千裏棉絮;有時雲朵填穀壑,又像連綿無垠的汪洋大海,而那座座峰巒恰似海中仙島。站在岱頂,俯瞰下界,可見片片白雲與滾滾烏雲融為一體,彙成滔滔奔流的“雲海”,妙趣橫生。
當夕陽西下的時候,若漫步泰山極頂,又適逢陰雨剛過,天高氣爽,仰望西天,朵朵殘雲如峰似巒,一道道金光穿雲破霧,直瀉人間。在夕陽在映照下,雲峰之上均鑲嵌著一層金燦爛的亮邊,時而還閃爍著奇珍異寶般的光輝。那五顏六色的雲朵,巧奪天工,奇異莫測,如果雲海在此時出現,滿天的霞光則全部映照在“大海”中,那壯麗的景色、大自然生動的情趣,就更加令人陶醉了。
晚霞夕照與黃河金帶的神奇景色,與季節和氣候有著很大的關係。如若登泰山者想充分領略和享受這奇觀、美景,就必須選擇恰當的旅遊時機。應該說秋季最好,因為秋季之時風和日麗,天高雲淡;其次是大雨之後,殘雲縈繞,天晴氣爽,塵埃絕少。你就盡可放目四野,飽覽“江山如此多嬌”的秀容美貌。
岱廟內,漢武帝植下的柏樹翠影婆娑;紅門宮前,孔子“登泰山小天下”的感慨,餘音繚繞;回馬山上,唐玄宗勒馬而回的怯懦,神態猶現;雲步橋畔,秦始皇敕封的五大夫鬆,瘦骨昂藏;十八盤道,李白、杜甫曆代文人“笑拍紅崖詠新作”,墨意未盡,豪風猶在;碧霞祠裏,隆重的封禪儀式綽綽伊始。此外還有岱廟、普照寺、王母池、經石峪、碧霞祠、日觀峰、南天門、玉皇頂等主要名勝古跡。泰山的人文遺跡數不勝數。
這裏的神話故事、民間傳說如:盤古開天、泰山神、泰山奶奶、石敢當、何首烏等等,是中國文化最樸實、最正統的見證。其中一則則是講述的“孤忠柏”的故事。
岱廟天貺殿前的露台下,甬道正中有一棵不算高大的柏樹,其向南的一側有一疤痕,據說,圍著前麵的扶桑石正轉三圈,反轉三圈,然後再往北去摸此柏樹的疤縫,如果能摸準,則是吉祥之兆,向泰山神求子則得子,祈福則得福,想發財的則可發大財。但是遊人多不能摸準。此柏雖然其貌不揚,看上去也不算古老,但它卻有一個十分感人的故事。傳說,自從武則天被高宗皇帝李治召進宮後,逐漸得寵,不久便廢掉了王皇後,由武則天取而代之。李治仁厚無能,上朝不能決大事,需由宰相提出建議,然後由他恩準。武則天雖為女流之輩,卻精通文史,禦人有術,她當了皇後以後,逐漸代皇帝批示奏折,臨朝參政。太子顯長大以後,對母親幹預朝政甚為不滿,屢有不同政見,由此觸怒了武則天而招來殺身之禍。追隨太子顯的大臣石忠,亦早已對武後參政十分反感,見太子被害,為了表示對太子的忠心,他拔劍剖腹而自殺,以示對武皇後的不滿。石忠死後,其魂魄來到東嶽泰山,麵見泰山神,狀告武則天任用酷吏,濫殺無辜,連自己親生兒子也不放過,要求山神懲治其罪。泰山神感其忠心,令其化作一棵柏樹,侍立殿前,日夜守護著山神,賜名“孤忠柏”。如今遊人所見樹南麵的疤痕,即是當年石忠剖腹的劍痕。
黃山——天下奇山
對於黃山,許多的文人騷客都留有千古絕唱的銘記,他們或抒情,或記實,或渲染,或寫意。而相比之下,李白的這首,廖廖數筆,即將黃山的景與詩人的懷梳理得如此幽遠貼切,讓人向往,令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