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頂層,遠望四周,壯麗奇景攝人心魄。當年王之渙一定是被眼前雄偉的場景迷倒,才寫下千古絕句的吧。麵對遠方蒼茫的大地,看著彎彎的黃河,對黃河文化、河東文化不免多了崇敬之情。中華民族的的發源地,凝聚著太多厚重的曆史,敘述著太多的輝煌與落寞,驚歎中,精神已接受了曆史的洗禮。
望江樓——江流千古
望江樓位於成都東門九眼橋錦江南岸,原名“崇麗閣”,取自晉代大文學家左思《蜀都賦》中“既麗且崇,實號成都”中“崇麗”二字,以稱讚望江樓宏偉壯觀、秀麗典雅。該樓的建築結構為全木穿榫結構,朱柱彩繪,碧瓦黃梁,翼角淩空,鎏金寶頂,屹立江邊,格外崇麗。樓閣共四層,總高27.9米,一、二層為四麵,三、四層為八方,寓意四麵八方、四平八穩,這種建築手法為古今樓閣中實屬罕見。每層翼角尖上掛有銅鈴,微風吹過,鏗然有聲。在樓閣每層的瓦脊和撐弓上還裝飾有人物雕像和鳥獸泥塑,樓閣底層及頂層的天花板上還繪有鳳凰戲牡丹和團龍圖案。整棟樓閣在布局、造型和裝飾上都頗具特色,可用“望、崇、麗”三字概括。因其臨江而建,當地人俗稱望江樓。她不僅堪稱成都古建築的翹楚,更是成都這座曆史文化名城的標誌性建築。
望江樓所處的望江樓公園,以擁有望江樓古建築群、唐代著名女詩人薛濤紀念館等文物遺跡及各類珍奇異竹而聞名中外,園內還有崇麗閣,濯錦樓,吟詩樓,五雲仙館,浣箋亭,和泉香榭等建築。是明清兩代為紀念唐代著名女詩人薛濤而先後在此建起來的。
位於望江樓西側的濯錦樓,兩層三間,略似船形,因漢代成都的織錦戶常把織好的錦放入錦江中濯洗,因此錦江又名濯錦江,濯錦樓因此得名。
位於望江樓東側的吟詩樓,依據薛濤晚年所住碧雞坊之吟詩樓而建,四麵敞開,三疊相依。吟詩樓西南方的枇杷門巷,是根據詩人王建贈薛濤詩中的“枇杷花裏閉門居”之意而建的。穿過枇杷門巷,便是五雲仙館、泉香榭和浣箋亭等紀念性建築。一閣兩樓與毗連的五雲仙館,構成極富四川風格的園林建築群。
望江樓還有兩幅對聯全國聞名,稱得上是對聯中的精品。其中一副對聯長達212個字,出自清代長聯怪傑鍾雲舫之手,以景達情,說古論今,全聯一氣嗬成,氣吞山河。
上聯:幾層樓獨撐東麵峰,統近水遙山,供張畫譜。聚蔥嶺雪,散白河煙,烘丹景霞,染青衣霧。時而詩人吊古,時而猛士籌邊。最可憐花蕊飄零,早埋了春閨寶鏡;枇杷寂寞,空留著綠野香墳。對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總貪迷醉夢鄉中。試從絕頂高呼:問問問,這半江月誰家之物?
下聯:千年事屢換西川局,盡鴻篇巨製,裝演英雄。躍岡上龍,殞坡前鳳,臥關舊虎,鳴井底蛙。忽然鐵馬金龍,忽然銀笙玉笛。倒不如長歌短賦,拋撒些閑恨閑愁;曲檻回欄,消受得好風好雨。嗟餘蹙蹙,四海無歸。跳死猢孫,終落在乾坤套裏,且向危樓回首:看看看,哪一塊雲是我的天!
上聯意思是說,登上高高的望江樓,統覽遠近河山,江山如此多嬌。唐代的李德裕、宋代的範成大在茂州修建的籌邊樓,正可使騷人墨客到此樓上吊古。薛濤春閨苦短,負心的元稹隻留下枇杷巷深,寂寞難度,如今空留香墳一座。而今天那些尋花問蝶之流,貪戀於醉生夢死之中,不禁讓人振臂高呼,問這半江明月,究竟是誰家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