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城市承載著曆史的記憶,曆史的文明在古城中以最完美的形式展現,因為地理環境的獨特又得到很好的保存。我們在遊覽古城建築、采集民俗中可以了解城市的曆史,更可以了解那個時代的曆史。
陽朔——尋夢家園
陽朔縣位於漓江西岸,風景秀麗,“山青、水秀、峰奇、洞巧”,為天下四絕。近代愛國人士吳邁在《桂林山水》中曾評價陽朔說“陽朔堪稱甲桂林”,可見陽朔的風景之秀美。
而被稱為中國十大最美古城之一的陽朔古城就在這陽朔縣城之中,說起陽朔古城,可能知道它的人並不多,但是如果提到陽朔西街,大家可能就會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是的,西街就是陽朔古城的主要街道之一。據史料記載,宋朝後期,縣城已有五條街道,當時為了體現縣城東、西、南、北、中五位一體格局,以縣衙前麵十字街為中心點,按其方位命名街道。位於十字街西麵的一段街道稱西街,東南麵連接迎薰門一段稱南街,東麵城牆內側(今飛瀑橋至文化廣場一帶)稱東街,西北麵從縣衙至明珠井一段稱北街。不過,這些街道其實都是寬一兩米、鵝卵石鋪成的狹窄小巷。民國26年,為了能把汽車開進縣府,當時的管理者就命人把西街和縣前街擴寬為8米,鵝卵石路麵也改成三合土路麵。建國後,西街向西延伸了一倍,後來又把南街並入西街,使西街成為一條橫亙縣城舊城區的大街,也就是現在陽朔西街。
西街是小家碧玉型的南方村鎮,房屋建築古色古香,地方特色濃厚。薈萃各種旅遊紀念品、小吃於街市。這裏也是洋人聚集最多的地方,其中外國人在此開店就有20多家,因此,這條街又被稱為洋人街。這就給西街染上了一抹異域色彩。在西街的每一個角落,你經常會看到三五成群不同膚色的旅遊者臨街圍坐在一起喝啤酒、品咖啡、嬉戲聊天。
“春江漓水客舟輕,兩岸奇峰列送迎。馬躍華山人睇境,果然佳勝在興坪。”這是葉劍英元帥遊漓江時,麵對陽朔興坪之美所作出的讚歎。興坪境內不僅有九馬畫山、螺螄山、蓮花岩、天水寨、靈寶閣等八大景區、24個風景點讓人歎為觀止,還有著眾多的文物古跡,這裏的古橋、古渡、古亭、古戲台、古廟、古寨、古樹和古村落建築群,比較完整地保持了原有的曆史環境風貌,身臨其境,你可充分領略“老街長長,古巷深深”的意趣。
在興坪東北的白山地村東側,有一蓮花岩,岩內水麵漂浮著大大小小108塊有如荷葉的雲盆,盆中滿盛天然穴珠,又稱溶洞珍珠,穴珠好像珍珠一般晶瑩閃亮,散滿一池一地,令人歎為觀止。
而隱藏在陽朔的西北部葡萄鎮梅嶺間的古石城,也是到陽朔旅遊的一處佳境,方圓近10平方千米,有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城牆和城門都還保存完好,城中尚有古井、古樓台遺址和工藝精良的古建築雕塑。過去,石城一直“躲在深閨人未識”,近年來,人們紛紛到這裏探秘和野遊。
平遙——票號古城
在曆經滄桑的古晉大地之上,從太原市往西南方向走,順著酒香濃鬱的汾河,走到約90多千米處,但見一古城雄立,形貌敦厚,此為平遙。
清代中葉,平遙商業繁榮,門類齊全,幾乎包容了商業的所有行當,票號、錢莊、當鋪、中藥店、綢緞莊、雜貨鋪以至扇子、燈籠、戲裝鋪等等漫布於平遙的大街小巷,有“拉不完,填不滿的平遙城”之說。如今經過幾百年風雨的蕩滌,無盡的繁華逝去了,隻留下清冷的建築佇立於平遙城中。
入城先過城牆,人稱平遙三寶之一的古城牆,外表全部用特製的青磚砌成,在城門部位,向外麵建有圓弧形直立而起與城牆等高的小城,迎麵是完整的牆體,門開在側麵,這便是“甕城”。城牆外部每隔大約百米還有向外突出的附著墩台,沿城牆垂直而下直抵地麵,稱做“馬麵”。高高的城牆直直地向兩側延展,遠處望去,氣勢恢宏,雖曆經風雨滄桑,仍然雄風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