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有多老,著名曆史學家顧頡剛說蘇州是中國最古老的城市。這有據可循: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定址於此開始建城,蘇州城址從此再未移動過位置。春秋遺跡,秦池漢台,晉寺唐橋,宋塔元碑,明清商旅,蘇州老城保存了豐富的、也是從未間斷的中國民間文化。這樣算來,小城應該有2500多年的曆史了。

蘇州老城是水做的。水,讓人覺得親近。舊時的文人,到過蘇州的都會留下一些文字,文字中愛使用一個“玩”字。鬱達夫在《蘇州煙雨記》裏寫道:“一見雨止,我就促施君沈君,一同出了茶館,打算上各處去玩。”謝國楨寫《閶門記遊》說:“玩了一會兒,就到蘇州女中去找以中兄。”鴛鴦蝴蝶派作家周瘦鵑在蘇州住了較長的一段日子,回憶蘇州時,他用“玩水終日,樂而忘倦”來總結概括。正所謂“遊山玩水”,中國人要講究真正玩水的地方也還非這蘇州老城區莫屬,蘇州不僅是一座城市,更是一座大園林,從這個角度講,“玩蘇州”最是貼切不過了。

沿觀前街往東,穿大儒巷,就進了古街區——平江曆史街區。古街區占地0.4平方千米,卻集中了城內最密集的河道、橋梁和水巷,其中又暗藏著大量的明清舊宅、寺廟道觀。更不可思議的是,古街區的總體格局與800年前的宋代相差無幾,拿一張800年前的平江圖按圖索驥也不會有誤。

一條小河由北向南緩緩地流淌。河的兩邊是路,青石鋪就;路邊是民居,白牆黑瓦朱窗。民居的後院,推門,又有河。婦女一邊洗衣,一邊在聊著什麼。茂密的樹冠為河道搭起了涼棚,涼棚下有小船在水中行駛。一座座小橋向後退去,小橋都各具姿色,野趣舊意,妙不可言,仿佛是在閱讀一篇篇懷鄉的散文。

說蘇州老城的每一條街都有一條河作伴兒,雖略帶誇張,但蘇州城中河流眾多卻是事實。有幾條街沒有河呢?看看街邊的店鋪,“同桌的你”、“八分鍾約會”等酒吧;“魔發女人”、“酷斃”則是時尚服裝店。這些頗具現代色彩的店鋪身後,依然是一條很老很老的河。山塘街,就是和山塘河平行延伸著,相互照應著的。山塘街長3.5千米,故有“七裏山塘”之說,沿街的建築粉刷過,簇新簇新的,河、橋倒是老樣兒。從地圖上看,山塘河緊貼著環城河的外沿,宛如被環城河擠出去的一滴水。這千年的山塘街路最早成街的年代早已湮滅不現。據說,山塘街由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寶曆元年(公元825年)所建,山塘街邊,建築精致典雅,粉牆黛瓦,體量協調,疏朗有致,是蘇州古城風貌精華所在。

山塘水靜靜流淌著姑蘇的文化韻味。曹雪芹在《紅樓夢》第一回中也把閶門、山塘一帶稱為“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都是出閶門經七裏山塘到虎丘。山塘街還是文人墨客和朝野名士所鍾愛的場所。那厚重的石板,古樸的石條,高翹的飛簷,斑駁的院牆,磚雕的門樓,通幽的古巷,仿佛把人們帶進漫漫的曆史長河之中。

澳門城——澳葡風韻

澳門的曆史城區是獨特的,中西合璧,樸實而又豔麗。

穿過這個城市的老城區,你能發現東方人的睿智全然在這裏,一點柔和的燈火在一片寧靜中體味著一種傳統,街道上行走的隻是稀少的人群,兩個或者三個,根本就感受不到那種喧囂,而老街區不隻是寧靜,更多是一種曆史,在狹窄的街道上盡顯著那種逝去的滄桑。

走過這個城市的老城區,你能感受更多是一種樸實和鄉土的氣息,低矮的樓和悠閑的人群,讓每個人心中不禁滋生出無限的懷舊心理。在這裏你能感受古老的民風,在獨自的風中飄逸,孫中山紀念館讓你更能感受一種民族的力量,更能讓你體味到你今天幸福的人生。

城市不大,彎彎的小巷,人與人之間更多的是一份親近。一種鄉音在空氣裏傳播,更多了一份思鄉的情誼,城市裏的人有一份似曾相識的感覺,在廣味十足的話語中,我們看見了曆史的積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