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歐洲交通(2)(2 / 2)

黃金水道

除了公路、鐵路、航空等運輸形式外,歐洲水運交通也十分發達,這主要得益於歐洲的第二大河——多瑙河。

美麗的多瑙河全長2800多公裏,是世界上流經國家最多的著名國際河流,是歐洲的黃金水運航道。多瑙河發源於德國,流經奧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前南斯拉夫、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歐洲大部分國家。流域內都能通航,其中在匈牙利境內就有410公裏,成為重要的水運航道。它不僅是匈牙利國內運輸的黃金水道,也是一條國際運輸線。布達佩斯是國際自由港,從這裏乘船可到達德國、捷克、斯洛伐克、前南斯拉夫、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家。但在北約空襲南聯盟期間,由於炸毀了諾維薩德地區的三座多瑙河大橋,斷橋殘墩堵塞了航道,致使多瑙河航運曾一度中斷,嚴重衝擊了下遊羅馬尼亞同上遊國家的進出口貿易。一些企業因原料供應中斷或產品失去銷路而瀕臨倒閉,從事多瑙河運輸的公司每月損失達數百萬美元。如今該河段已經全麵恢複了通航,多瑙河繼續發揮著黃金水道的重要作用。

在中歐駕車見聞

我在東歐旅行或工作,感受最深的是當地人的交通法規意識普遍較強,我所去過的中東歐國家道路交通設施完善,而且等級較高。公路兩旁生態環境優美,行車途中隨處可見茂密的森林。駕車出行不僅方便,而且心情好,開五六個小時的車並不感覺特別累。如果能在中國混合道路交通條件下開車,一旦到了歐洲,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都是最優秀的駕駛員。

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波蘭首都華沙、捷克首都布拉格、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發、克羅地亞首都薩格勒布、波黑首都薩拉熱窩等歐洲城市裏,市區都看不到交通崗台或交警在街上指揮交通的情景,而交通秩序井然,事故極少,這與當地完善的道路交通設施及歐洲人的文明程度不無關係。在這些城市無論是行人過馬路還是駕車出行都會自覺地看紅綠燈或標誌標線行進,“車讓人、車讓車、人讓車”幾乎是城市的一道“風景線”。交警隻是開著警車在道路上巡視,一旦發現違章者及時糾正。當然,我在上述國家工作期間,也耳聞目睹了極個別警察以檢查為名收黑錢的事例。

波黑道路上的“風景線”

駕車穿越南斯拉夫邊境(現已更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進入波黑境內,從邊境到首都薩拉熱窩行程400多公裏,沿途除了崎嶇山路、深溝險壑外,隨處可見攔車檢查的交警,成為我們行車途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在公路兩旁,立有無數的標有雷區的標誌牌,提醒路人不得入內。這是波黑戰爭期間,穆族、塞族、克族之間互相埋設的大量地雷,直到現在也沒有排除,經常可聽到當地人上山砍柴而意外觸雷身亡的消息。有些人直接被葬在埋雷的路兩旁,提醒人們不可隨意進入。在路途中,我們的奔馳車被警察檢查了數次,快到首都薩拉熱窩時,又被兩名警察攔住,其中一位警察在看完駕駛證後,用手指著黃線向我們做了一個數錢的動作。按中國話的理解,你們違章了,要處以罰款,罰款理由是超車時壓了黃線。我們一行三人馬上下車解釋:因為我們第一次來波黑,路況不熟,請求原諒。但警察堅持要罰款,無奈之下,我隻好拿出南聯盟新聞部頒發的駐外記者證(該證標有塞爾維亞和英文兩種文字,警察很容易看懂),並說明此行來波黑是采訪中國國際警察的,還將我們中文報紙上登載的中國維和警察的照片給他們看。沒想到這一招還真靈,兩名警察不僅不再提罰款的事,還馬上將證件還給我,很客氣地把我們放行了。

到了波黑首都薩拉熱窩國際維和警察隊駐地,我們見到了中國維和國際警察隊的殷隊長。談到旅途上的見聞後,他告訴我這是當地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波黑戰爭給當地經濟帶來巨大破壞,給人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直接經濟損失達上千億美元。據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的資料表明,波黑經濟目前僅恢複到戰前的1/3,當地警察每月隻有300多馬克的工資(現馬克已停止流通改用歐元),且已經拖欠了5個月,可敬的是那些警察卻照樣堅守崗位。警察也是人,也有妻室、兒女,許多人隻好違心上路收黑錢來養家糊口。我們中國國際警察來這裏除了執行正常的維和任務外,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監督當地警察局的工作,以幫助波黑恢複戰後司法體係。

“打獵”

匈牙利中文報紙上曾登載了一則題為《打獵》的幽默故事,講的是一位東歐國家警察的太太,白天逛街時看上了一雙漂亮鞋沒錢買,晚上回到家後便向警察老公訴說。這名警察聽了嬌滴滴的太太的話後,說:“這很好辦,我現在出去‘打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