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認識東歐(3)(1 / 3)

登上布拉格古城堡便能一覽這座城市的全貌。布拉格坐落於拉貝河支流伏爾塔瓦河兩岸,是一座美麗而古老的山城。輝煌的宮殿、雄偉的城堡、古老的教堂在金秋季節時與遍地黃葉融為一體,構成了金色的布拉格。流經市區的伏爾塔瓦河像一條綠色的玉帶,將城市分為兩部分,沿河兩岸陡立的山壁,漸漸消失在遠方起伏的原野裏。橫跨在河上的10多座古老的和現代化的大橋,雄偉壯觀,將城市兩部分協調、巧妙地連為一體。聳立在市區的伯特日娜山喬木蔥鬱,風景秀麗,是一處環境幽雅的休息之地。市區那些帶有尖頂或圓頂的塔式古老建築物參差羅列著,無論是羅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還是文藝複興式,都完好地保存著,其中以哥特式和巴洛克式數量最多、最為著名,教堂的塔尖毗連成一片塔林,從鏡頭上看,在陽光的照耀下金碧輝煌,因而布拉格有“百塔之城”之稱。因而這裏又被稱為“金色的布拉格”。

布拉格名稱源於德語,當地稱之為“布拉哈”,意為“門檻”,其原因是伏爾塔瓦河在這裏流經一個暗礁,水流湍急,酷似越過一個門檻。有這樣一個古老的傳說:古時候開始建設城市時,一位建築師來到這裏勘察,他遇見一個老人正在鋸木做門檻,異常認真、仔細,建築師深受感動,城市建成之後便命名為布拉格。布拉格是一座曆史悠久的城市,早在1000多年前,這裏就是捷克王國的政治中心,從公元13世紀成為捷克王朝的第一座王城算起,已有700多年的曆史,從13世紀到15世紀是中歐重要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城市依山傍水,古跡眾多,僅國家重點保護的曆史文物就多達2000多處。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老城區每一條大街小巷,幾乎都可以找見13世紀以來的各種形式的建築物,如始建於1344年的著名聖維特教堂,建於1357年的伏爾塔瓦河上的聖像和藝術價值無與倫比的查理大石橋,建於1348年的中歐最古老的高等學府——查理大學以及金碧輝煌的布拉格宮和曆史悠久的民族劇院等。老城區的一些偏僻、寧靜的街巷迄今依然保持著中世紀的模樣,街道用石塊鋪成,街燈是古老的煤氣燈,許多房屋的牆上都保留著帶有宗教色彩的壁畫。隨著城市交通的發展,老城區的許多街道已經顯得過於狹窄,隻準許汽車和電車單行通過。布拉格廣場每個國家都有風格各異的中心廣場。布拉格廣場位於老城中心,距今已有900多年曆史,是市民集會的主要場所。廣場上的老市政廳建於1338年,是一座哥特式建築。廣場南麵有著名的卡羅利努姆宮,它是查理大學最古老的建築物。卡羅利努姆宮附近有著名的伯利恒教堂。廣場上還有一座建於1410年的鍾樓,盡管鍾樓的外牆牆皮因年代久遠已部分剝落,但它卻以精美別致的自鳴鍾而聞名於世。凡到布拉格的遊人總要前往老城廣場觀賞這座古老的鍾樓,路經鍾樓的布拉格市民也常常駐足校對自己的手表。每到整點,鍾上的窗門便自動打開,鍾聲齊鳴,12個聖像如走馬燈似的一一在窗口出現,向人們鞠躬。這個複雜而又奇妙的自鳴鍾,人們很難想象它的製作工藝,相傳是15世紀中期由一位鉗工用錘子、鉗子、銼刀等工具建造的,至今走時準確,成為一件人們觀賞的珍品。

新城區是繁華的商業區,這裏有著名的瓦茨拉夫廣場、德沃夏克博物館等。另外,還有保存著中世紀風貌的小城區,這裏有許多以巴洛克式風格為主的宮殿式建築。城區大多是彎曲狹窄的街道,這裏最著名的建築是建於17世紀至18世紀的聖尼古拉斯教堂,被稱為布拉格巴洛克式宗教建築的典範。

布拉格之春——國際音樂節

首都布拉格和布達佩斯、維也納一樣都是歐洲著名的音樂之城,是藝術愛好者的天堂,無論什麼季節都會進行各種各樣的音樂、戲劇表演。其最負盛名的節日要數一年一度的“布拉格之春——國際音樂節”。

蜚聲世界的“布拉格之春——國際音樂節”,始於20世紀的1946年。當時,捷克樂團為慶祝祖國從德國法西斯的鐵蹄下獲得解放和建團五十周年舉行了一係列音樂會,同時還邀請了蘇聯、英國、法國、加拿大等國的音樂家參加演出。由於這次彙演獲得巨大成功,樂團就決定每年都舉行這樣的盛會,並將它命名為“布拉格之春——國際音樂節”。同時由於音樂會也是捷克人民為緬懷偉大的音樂家斯美塔那而創辦,所以此後每年5月12日斯美塔那逝世紀念日,都要舉辦“布拉格之春——國際音樂節”和各種紀念活動,曆時3周。50多年來,眾多世界一流樂團和音樂家在這個舞台上一展才華,並使之發展成為世界上頗具影響的音樂盛會。全球的音樂愛好者前來觀賞知名音樂家的演出和歌劇、芭蕾舞表演等,表演場地多在國家歌劇院,此外也有露天音樂會和小型戲劇表演。

捷克人受教育程度較高,音樂素養較好,有“每個捷克人都是樂師”的民諺。當我來到這座美麗的音樂城後,漫步在總統府、市政廣場上、大教堂裏,隨處都能聽到悅耳的音樂聲。布拉格人酷愛藝術,生活中處處離不開音樂和舞蹈,因為許多藝人平時就在公共場合演奏捷克名曲,音樂城的氣氛幾乎可以與音樂之都——維也納相媲美。藝人們演奏頻率最高的是該國著名作曲家斯美塔那的名作《我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