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背包路上手牽手(9)(2 / 3)

到來古其實是沒有路的,我們三台車各自間隔一段距離,以防萬一陷車或熄火時方便救援。去過一次來古冰川的翰林用他改裝過的巡洋艦在前方探路,溪流和草地纏綿在一起。到處是橫七豎八的溪流和車轍,溪流裏是山上融化奔流下來的雪水,車轍裏是雨水和泥水,渾濁的水四處流淌,根本分不清哪是河哪是路,也根本無法知道水有多深。每一台車都被主人當成坦克一樣開,大家都不知深淺地在河道裏橫衝直撞。每個人都隻有把車盡可能開快,才能避免陷進沼澤或發動機進水熄火。車在混濁的水塘裏左右搖擺著前進,水花如巨浪飛濺,車如大海中的一條小船,時而水漫過半截車身,時而整個車頭全都紮進水中,時而泥水淹沒車窗,時而整台車浮出水麵,車上一會兒噤若寒蟬,一會兒又是混亂的大叫大喊。就這樣,我們的車隊一會兒在如同沼澤的草地上跋涉,一會兒在雪水肆虐的河道裏衝鋒,一會兒爬過原木搭建的獨木橋,一會兒在巨石堆中爬行。一路的膽顫,一路的心驚,一路的瘋狂,為的隻是親眼見到我們夢中的來古冰川。

當車離開河道,爬過巨石堆,沿著湖邊陡峭的小路爬上一片草甸後,我們終於來到了來古,來到這個幾乎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草地上徜徉著綿羊、犛牛和馬兒,觸手可及的彩虹掛在山間,雪山在四周環繞,冰川在雪山間橫亙綿延,而那些久遠而神秘的冰川與冰湖就在眼前。其中尤其數發源於崗日嘎布山東端、長達12千米的雅隆冰川最為壯麗,它從海拔6000多米的主峰一直延伸向下,綿延12千米,一直延伸到來古村旁的湖水中。這些冰川在歲月的變幻中,形成了千姿百態的冰石、冰柱、冰峰、冰洞。每年七八月,冰川融化後,冰水及冰塊順湖流動,形成一個夢幻的海洋。而那黑白相間的“終磧”又為這壯麗再添幾分美妙,這在其他的冰川是很難見到的。

由於來古冰川坡度很緩,冰舌終端浸在泛灰色的湖水裏,冰川融水被終磧圍攏形成湖麵,最終形成了來古村下的冰磧湖。更為神奇的是,在來古冰川的冰磧湖北側,有一道整齊如人工修葺的終磧堤,一堤之隔又天然形成一個湖泊,其顏色蔚藍,與冰磧湖的灰白色截然不同!原來,在來古冰川的北麵,有一個更大的冰川,叫做阿紮冰川。由於氣候不斷變暖,冰川不斷消融,阿紮冰川也在不斷向後退縮,現在的阿紮冰川距離湖麵已很遙遠。冰川融化時所攜帶的泥沙在流動過程中不斷沉澱,無法將渾水帶入湖中,加上湖比較深,阿紮冰川流量減小,水流速度又很慢,湖底的泥沙也不再會被攪起,所以水的顏色與終磧堤那邊的顏色大相徑庭。

因為天氣原因,我們不能站在冰川上親身體會它的磅礴,但看到巨大的冰塊浮在水麵上,看到不知多少萬年形成的藍色冰層在融化的雪水衝刷下露出地表,我們仍然無法掩飾內心的震撼!

同樣帶給我們震撼的,還有在這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小山村,孩子們在低矮的小房子裏上課,兩個年輕的教師是從波密來這裏支教的,五個年級三十二個學生,卻隻有三間小小的教室,以至幾個年級的學生在同一間教室裏上課,這邊三年級的孩子在做數學作業,那邊一年級的孩子卻在學習語文。

來古,除了留給我們震撼,還帶給我們無盡的惋惜。全球在變暖,冰川在消融,雪山在消失,不知多年以後,來古是否還會存在!

中國最美的冰川

米堆冰川離然烏隻有20多千米的路程,地處西藏波密縣以東110千米的玉普鄉米堆村。從318國道川藏線到冰川隻有10餘千米,站在峽穀入口處,陽光燦爛得有些耀眼,山梁上探出頭的,就是被譽為“中國六大最美冰川之一”的米堆冰川。

雖然有了來古冰川的鋪墊,但大家還是忍不住發出激動的歡呼聲。我們從未見過如此大片的金黃,從未見過如此灼眼的光芒,從未見過如此潔白炫目的冰川。

大家早已顧不得行程和時間的安排,迫不及待馬上要去一覽這壯美的風采。沿著被泥石流和洪水洗刷過的河道,我們的越野車衝鋒向前,同行的夥伴中有一個麗江人,是個常年生活在玉龍雪山下的年輕小夥,他常年跑滇藏線,此時他也像一個從未見過冰川的遊人,一邊開車一邊還不停感歎:哇,從沒見過這麼漂亮的冰川,這裏我一年跑好多次,但從未這麼好運,今天是第一次看到這麼漂亮的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