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文化生活、飲食與北京街巷地名(1)(3 / 3)

北京之所以會有許多以姓命名的街巷胡同地名,無非是因為曾有相應姓氏的人家居住在這裏過。並且,北京還有不少是以未載入《百家姓》的姓氏命名的地名,但大多在北京城的郊區縣。例如:

“皋”這一姓氏,是屬於較罕見的姓氏。追溯起來,春秋時有“皋魚”,西漢時有“皋伯通”;春秋越國有大夫名“皋如”;漢有司徒長史名“皋海”。今北京朝陽區有南北兩個“皋村”,大興縣有“皋營”,顯然,皆屬於以姓氏命名的地名。

“麥”姓屬於未著錄《百家姓》內的較常見姓,分布亦比較廣,追溯此姓氏的來源,應為春秋時齊國麥丘老人之後;或者為隋代將軍“麥鐵杖”之後。今北京朝陽區,有“麥公莊”,通縣有“麥莊”。

“怪”姓則屬於未編入《百家姓》的罕見姓。相傳為炎帝時臣子“怪義”的後代。因古代有“司怪”,即負責占卜之事的人,故以之為姓。此姓雖然屬於罕見姓,但一直流傳了下來。今北京豐台區有“怪村”,顯然,這是屬於一個姓氏地名。

“崇”亦是屬於未被收入《百家姓》的罕見姓。雖然如此,此姓卻分布比較廣。追溯起來,商代的諸侯國裏,有崇國(在今河南嵩縣北),至崇侯虎時,為周文王所滅。後代以國為姓,即“崇”姓。今北京房山區有“崇各莊”;順義縣有“崇國莊”。這兩個地名,亦應是屬於以姓氏命名的地名。

如以上的例子,還有不少,這裏就不一一列舉了。

北京城有不少以姓命名的街巷胡同地名。

以姓命名的北京街巷地名例舉

趙府街(東城區):北起中絛胡同,南至豆腐池胡同。門牌1號至23號,2號至38號。

趙登禹路(西城區):北起西直門內大街,南至阜成門內大街。門牌1號至283號,2號至186號。

趙家胡同(海澱區):西起大誠坊,東不通行。門牌(順)1號至7號。

前趙家樓胡同(東城區):東起總布胡同,西至寶珠子胡同。門牌1號至5號。2號至16號。

後趙家樓胡同(東城區):東起總布胡同,西至寶珠子胡同。門牌1號至11號。

趙堂子胡同(東城區):東起寶蓋胡同,西至朝陽門南小街。門牌1號至17號,2號至28號。

趙錐子胡同(宣武區):東城前門大街,西至留學路。門牌1號至77號,2號至120號。

前孫公園胡同(宣武區):東起南新華街,西至魏染胡同。門牌3號至73號,4號至112號。

後孫公園胡同(宣武區):東起萬源夾道,西至興勝胡同。門牌1號至39號,2號至12號。

李村(崇文區):東起李村中街,西至楊家園路;北起桃楊路,南至安樂林路。門牌1號至37號,2號至38號。

李村南裏(崇文區):東起蒲黃榆,西至李村中街,北接李村東裏,西到安樂林路。門牌1號至33號,2號至32號。

李村北裏:東起李村中街,西至楊家園路,北接楊家園北裏,南到李村。門牌1號至77號,2號至24號。

周家大院(宣武區):東起北極巷,南至前青廠胡同。門牌1號至11號,2號至6號。

吳家橋頭條(宣武區):北起德泉胡同,南至吳家橋二條,東至糖房胡同。門牌1號至9號,2號至10號。

吳家橋二條(宣武區):東起糖房胡同,南至吳家橋三條。門牌1號至15號,2號至10號。

吳家橋三條(宣武區):東起糖房胡同,南至吳家橋四條。門牌1號至13號,2號至4號。

吳家橋四條(宣武區):東起糖房胡同,西至吳家橋三條,南到棗林北裏。門牌1號至15號,2號至22號。

蔣家大院(東城區):東起美術館東街,西不通行。門牌1號至9號,2號至8號。

蔣家胡同(東城區):東起北弓匠營,西至扁擔胡同。門牌3號至51號,2號至34號。

蔣家胡同(海澱區):東起溝沿,西至大成坊。門牌1號至9號,2號至24號。

韓家胡同(宣武區):東起陝西巷,西至五道街。門牌1號至57號,6號至82號。

楊家園路(崇文區):北起楊家園北裏南至安樂林路。門牌(順)1號至13號。

楊家胡同(朝陽區):東起吉市口胡同,西至朝陽門北河沿。門牌(順)1號至2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