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國情概況(8)(2 / 2)

莫桑比克也以產蝦而聞名,每年都會出口大量對蝦來賺取國家急需的外彙。印度洋是一個巨大而豐富的寶藏,受益的不僅是沿岸以捕撈為生的漁民,旅遊業作為一種新興的無煙工業所蘊藏的巨大的經濟效益,越來越受到政府當局的高度重視並成為優先發展的支柱產業。在莫桑比克沿岸許許多多的風景名勝景點,都設有令廣大遊客砰然心動的潛水項目,從而讓旅遊者有機會身臨其境地目擊海洋生物的多樣與絢麗。另一個讓遊客樂此不疲的運動項目是乘小艇去深水釣大魚。梭魚、青魚、旗魚、鱈魚、斑紋魚以及槍魚家族等魚類均是垂釣者常見的戰利品。這些魚體長多在半米至2米多,於海水中穿行強勁有力,更使釣魚本身的過程倍加狂亂與刺激。另外還有一項與魚類有關的遊樂項目是乘船觀魚,因為在莫桑比克的海域,還生活著一些重量級的魚類和海洋哺乳動物。

在莫桑比克的近海水域,大約遊弋著5到6種海龜(Turtle),其中革背海龜(LeatherbackTurtle)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從發掘的化石研究得出,它已有兩億年曆史。至今,它仍保持著另一項世界記錄─地球上最大的海龜,碩者體長3米,體重達900公斤,令人難以置信。玳瑁大概是海龜家族中最小的一員,體長尚不到1米,它的殼不同於其它龜類,由一片片的玳瑁片鑲嵌在背上,非常特別,伊尼亞卡島嶼有4種海龜,巴紮魯托群島有5種,基林巴斯群島也是海龜聚集的地方,但種類不詳。每年12或1月份的夜晚,革背等類海龜就會從水邊探出頭,爬到海水衝刷不到的海灘上掘洞產卵,有些海龜一次能產下幾百枚蛋,然後將卵穴掩埋,其上扒撒一些鬆軟的沙子作為偽裝,方才離去。從理論上講,莫桑比克的海灘及珍稀類海洋生物受國家法律的保護,但實際上卻是一紙空文,當地漁民仍在捕殺這些珍貴而溫順的動物,食其肉,賣其殼,暴殄天物,現實情況依然殘酷而嚴峻。

鯨魚(Whale)是地球上體積最大的動物,它生活在水中,卻並非魚類,歸屬於哺乳動物之列。座頭鯨(Humpback)是東南非洲最常見的一種鯨魚,體長15米左右,夏季,它們遷徙至南極附近水域進行捕食,冬季則返回熱帶和亞熱帶海域生育後代。每年10月份,座頭鯨南下莫桑比克海峽,它們的頭部黑白相間,不計其數的甲殼類軟體動物吸附其上,看上去頗為怪誕。

鯨鯊( Whale Shark)是海洋動物中另一類龐然大物,體長可達18米。它的背鰭高高豎起,尾如鉤月,外觀像是一種很恐怖的食肉動物,但卻非常馴服,並不傷害人類。它的幼子在卵中孵化,以海洋浮遊生物為食,這大概是其不叫鯊鯨的原因。莫桑比克的黃金海角( Pontado Quro)和馬龍加內海岸(Ponta Malongane)之間的海域是最易觀到鯨鯊的地方。白頭斑點鯊魚( White—Spotted Shark)也是莫桑比克一種體積龐大的魚類,它有一幅短胖而滾圓的身軀,豬一樣的大鼻和一個延展的長尾,外表十分古怪。它的皮膚呈紅棕色,脊背的鰭呈黑色,體長10─12米,也被稱為莫桑比克大頭鯊( Mozambique Bullhead Sh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