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簽署引起了白人殖民者和定居者極大的恐慌,尤其是最高當局將莫桑比克直接交給解陣而非殖民地白人政府,更使他們無比憤怒並有被政府出賣的感覺,許多人是在上個10年間剛剛到達莫桑比克。由於擔心莫桑比克人掌權後會對白人實行清算和報複,許多白人帶上資金,遺棄了公司、房產、廠房甚至汽車等一切不動產,匆忙飛回葡萄牙。獨立之際,大約50%的葡萄牙人離開莫桑比克,到1977年,這個數字又升至85%,估計總人數已達200,000人之眾。
1975年6月25日,莫桑比克正式宣告獨立,國名全稱為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國(The People’s Republic of Mozambique),解陣主席薩莫拉馬歇爾出任獨立後的第一任總統,首都仍為洛倫索─馬貴斯市─一個以葡萄牙船長命名的城市。中國在當天就與莫桑比克建立了邦交關係。1976年2月3日,莫桑比克新政府舉行集會,紀念1969年2月3日被暗殺的蒙得拉納主席及其他為獨立運動作出貢獻的英雄們,同時將洛倫索─馬貴斯更名為馬普托─一個在18世紀反對葡殖民統治榮加(Ronga)部族首領的名字。
在莫桑比克民族解放鬥爭中,中國人民提供了許多無私的援助,並先後派出多名軍事專家前往坦桑尼亞的解陣秘密訓練基地以及莫境內解陣武裝力量根據地,為解陣軍培訓了大批軍事幹部和戰士,成為解陣黨最忠實的武器裝備和革命思想輸入者。在馬普托市革命博物館(Museum of Revolution)內,保存著當年中國援助的鋼炮、輕重機槍和軍服等軍需品。解陣最初的革命領袖蒙德拉納曾反複告誡他的戰友:“不論美國,還是蘇聯,他們同屬帝國主義者,莫桑比克人必須由自己去決定前途和命運”。在當時前蘇聯仍是莫人民最大支持國的背景下,顯然這句話的原型或原意是出自於毛澤東之口,以後解陣解放軍采用的由農村包圍城市的遊擊戰術也深受毛澤東軍事理論的影響。莫桑比克解放後,為紀念這位國際偉人,莫政府將馬普托市中心一條主街的名字改為“毛澤東大街”(Avenida Mo Tse Tung)。莫桑比克執政黨解陣的黨旗(紅旗)就是拷貝中國國旗製作的,而國徽中步槍和鋤頭的設計圖案也是參考了中國國徽中鐮刀和錘子的設計思路。
內戰風雲
莫桑比克革命勝利後,新政府的任務之一是努力幫助鄰國仍處於壓迫之下的非洲人兄弟獲得獨立,支持他們民族解放的正義鬥爭,這是曆史賦予的國際義務。最明顯的例子是支持非洲人國民大會(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反對南非當局的種族隔離製度和津巴布韋非洲民族聯盟(Zimbabwe African National Union)及津巴布韋民族人民聯盟(Zimbabwe National People’s Union)反抗羅德西亞(Rhodesia,津巴布韋前白人政府)的革命運動。莫桑比克還允許反羅德西亞的非洲人武裝力量以莫中部和北部省份為活動基地,保護他們免遭血腥鎮壓。此舉遭到羅德西亞政府的報複,他們在邊界地區陳兵,製造了一係列的流血衝突事件,甚至於1976年進入莫桑比克腹地,偷襲了2個村莊和1座非洲人難民營,破壞太特省的電力和運輸幹線。解陣領導人在經過與這一地區其他黑非洲國家領袖商討之後,關閉了與羅德西亞的邊界地帶。對莫桑比克而言,這是一筆巨大的經濟損失,卻為鄰國的解放力量提供了更多的幫助。
1977年,羅德西亞政府網羅一批不滿莫桑比克現狀的非洲人和一些被雇傭的士兵,秘密組建了莫桑比克全國抵抗運動(簡稱抵運,Mozambique National Resistance Movement,簡寫 RENAMO),旨在顛覆莫桑比克新政權。成立之初的抵運是一個由莫桑比克人組成的傀儡軍事組織,由羅德西亞白人政府直接領導並提供軍事訓練和武器裝備,然後進入莫桑比克本土,殺害平民、製造血案、襲擊地方村落、破壞主要交通幹線和通訊設施,開始了莫桑比克曆史上最慘烈、最無意義的持久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