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發展休閑觀光農業的意義及存在的問題分析(2 / 2)

春夏秋冬走健康之路看發展休閑觀光農業是帶動相關產業的新發展。傳統的農業就是“就農業抓農業”,臉朝黃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局限於農業生產的範疇。休閑觀光農業的發展,在充分利用現有農業資源的基礎上,科學合理規劃農業觀光旅遊項目,不僅使遊客享受和領略美好的生態環境,還能讓遊人提供采摘、垂釣、休閑、娛樂等項目。由於休閑觀光農業涉及麵廣、產業鏈長、帶動力強、關聯度大的特點,它除了直接促進農業產業發展外,還帶動農旅產品加工業、商貿流通業、交通運輸業、餐飲賓館服務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成為農業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發展休閑觀光農業是統籌城鄉發展的新要求。休閑觀光農業是一種開放型產業,也是一項溝通城市與農村、市民與農民、農業與休閑旅遊業的複合型產業。一方麵為城市居民提供走進農村、親近自然、體味田園之樂的機會,加深對農業、農村、農民的接觸,了解農藝知識,體現農家生活,享受田園風光;另一方麵也給農村帶來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再一方麵大量城市居民前來觀光旅遊,將先進理念、城市文明、市場意識、生活方式融入農村,促進農民思想觀念更新、生態意識、環保意識、市場意識增強,文明程度提高,縮小城鄉差距,形成城鄉互動發展的局麵。

2 農業休閑旅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開展農業休閑旅遊的村鎮越來越多並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規模,但與北京、四川等農業休閑旅遊開展早、經營好的地區相比,仍處於起步階段,存在不少問題。

景點分散且知名度不夠。農業休閑旅遊整體上是一種小而散的自由發展狀態。農業旅遊資源廣泛分布在各村鎮,他們各自為戰,缺少合作,且旅遊資源的等級不高,知名的自然景觀或人文景觀較少,這也成為發展的“瓶頸”。

農業與旅遊業結合不完全。農業與旅遊業的結合不是簡單的轉換,而是把農業中具有旅遊資源部分的功能進行整合發掘和利用,使它充分滿足人們回歸自然,返樸歸真的個性化需求。許多地方缺乏對旅遊的理解,沒有進行深層次的開發,旅遊活動單一,也缺乏必要的服務。例如魚塘僅提供了釣魚場所,不提供魚杆、魚餌等垂釣工具就可能使大多數遊客放棄釣魚,從而減少旅遊收入。

開發建設不規範。由於缺乏必要的資金投入和正確的指導等原因,有些村鎮開發過程中缺乏規劃,硬件設施較差,各類用地參差不齊。一些鄉村道路、停車場、公共廁所、住宿地及其他必要的公共設施過於簡陋,整體布局雜亂無章,與旅遊業脫節,無法形成整體的風格,破壞了遊客對農村旅遊點的好映象。

休閑農業是一個新型產業,理論研究在逐步深入,應運用科學的方法,融合生態學、美學、經濟學、可持續發展理論,並協調生態農業生產和休閑觀光的關係兼顧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協調統一,體現近期效益與長遠效益的有機結合,長短兼顧,促進休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隨著經濟增長的加速,休閑農業將會蓬勃發展,它既是未來農業的重點開拓領域,也是未來旅遊業發展的新生長點。

參考文獻

[1] 文愛平,俞文正. 休閑農業的功能及發展前景[J].青海農林科技,2001(4).

[2] 郭列俠,包誌毅. 休閑觀光農業與城市發展關係探討[J]. 農場經濟管理,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