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莫讓老年病侵吞壽命(5)(3 / 3)

國外最新研究表明,脂肪細胞不僅有儲存能量、緩衝機械壓力等傳統功能,更發現有內分泌作用,其中能分泌一種叫“瘦素”的物質,與糖尿病發生有很大關聯,肥胖的人“瘦素”水平升高,造成胰島素不敏感(稱胰島素抵抗),使正常的胰島素由於有胰島素抵抗而不能發揮正常的作用,這也是為什麼糖尿病患者大多體形肥胖的道理。國外有學者建議把糖尿病改稱“糖胖病”,的確有道理。

糖尿病病人為什麼這麼多我國為什麼在短短的20多年中,糖尿病發病率猛增了幾倍,主要是因為:遺傳因素糖尿病所遺傳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它的易感性,從遺傳學的角度來說,中國人是一個易患糖尿病的人群,之所以原來糖尿病患者不多,是由於過去國家貧困,人民生活水平較低,不具備得糖尿病的條件而已。國外有人提出“節約基因”學說,意思就是說貧困國家的人民或富裕國家中的貧困人群中的幸存者體內,多具有一種使人善於積攢能量、以渡荒年的“節約基因”。但當這些人脫離貧困進入小康後,具有這種基因的人,就容易變得肥胖,並發生高血糖、高血脂及高血壓等,結果導致這些國家或人群中的糖尿病患病率劇增。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先行富起來的國家中華人糖尿病患者均在10%以上,他們的遺傳機製與我國相同,如果不加幹預,他們的今天可能就是我們的明天。

生活水平的提高

這使更多的人罹患糖尿病具備了社會經濟條件。俗語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但瓜與豆也必須在一定的條件下,必須有一定的陽光雨露才能生長、發芽。糖尿病也是一樣,雖然我們中國人是易患糖尿病的人種,但也必須有一定的外界因素才能引起糖尿病的發生。過去,生活水平不高,有肚子沒東西吃,沒錢買;現在有錢、有東西卻沒肚子吃了,高熱量、高脂肪飲食比比皆是,肥胖者增加。所以,我國人群的糖尿病發生率增加不可避免。

警惕性及檢測手段提高

我們很多糖尿病患者並不具備多飲、多食、多尿及消瘦”的傳統“三多一少”症狀,隻是在體檢時才發現血糖升高。另外,傳統的檢驗空腹血糖不能提早發現糖尿病,現在可以檢查早期的糖尿病的餐後高血糖。鑒於此,不是過去我們的糖尿病不多,隻是沒有發現罷了。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熱量攝取過多,體力活動減少,肥胖及心理負擔過重,社會壓力過大,都成為我國糖尿病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在國外,肥胖是受到他人歧視的,而在我國卻成為“富貴”的象征,國外坐公車、地鐵很多人選擇提前一站下車步行上班,而我國卻掀起了私家車熱。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易使人肥胖而易得糖尿病。

老年糖尿病有什麼特點當身體本身無法或隻能產生極少量的胰島素,或者所產生的胰島素不能將足夠的葡萄糖運送到機體細胞內時,留在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升高,此時,就意味著您已經患糖尿病了。隨著體內血糖的升高,當達到某一水平時(即腎糖閥),機體相應地將血中多餘的葡萄糖通過尿排出體外,這就稱為“糖尿”,由此可能產生一係列糖尿病的常見症狀。

每天排出大量的尿液包括“多尿”(指尿的總量增多)和“夜尿”(指夜間尿的次數增多),這樣可以通過尿排出過多的糖。

口渴與多飲當大量排出尿液時,機體缺水會導致口渴,通過多喝水來解決口渴。

多食

血裏有過多的葡萄糖卻不能被機體利用而白白通過尿排出浪費了。所以,人體隻能靠多吃食物來彌補體內能量的不足。

體重下降機體組織無法從葡萄糖獲得能量,隻能分解體內儲存的脂肪和蛋白質,長期入不敷出,使體重逐漸下降。

極度疲乏血裏雖然有葡萄糖,卻不能被機體吸收。是機體組織細胞缺乏能量來源所致。

皮膚瘙癢高血糖刺激了神經末梢,並且尿中有糖,可以作為細菌、真菌的生長培養基,容易發生癤、癰等皮膚感染或外陰瘙癢。

視力下降或視物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