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說法
有些人患病以後,總是將注意力集中在疾病上,擔心病情的惡化,擔心影響工作、學習,整天圍繞著疾病胡思亂想,以至於陷入憂愁、苦悶和煩惱之中,甚至產生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分散患者對疾病的注意力,使其思想焦點從疾病本身轉移到其他問題上;或者改變生活環境以減少不良環境因素對患者的刺激。這種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改變人的情緒和意誌,以解脫不良情緒帶來的痛苦的方法,就是移情易性法。
養生秘訣
娛樂移情法:當患病或者遇到煩惱之事時,可以根據興趣、愛好從事自己喜歡的各種娛樂活動,如彈琴、下棋、練習書法、繪畫等,通過這些方法來排解愁緒、寄托情懷、舒暢氣機、怡養心神。《北史·崔光傳》要求人們“取樂琴書,頤養神性”。吳師機《理瀹駢文》則明確指出:“七情之病者,看書解悶,聽曲消愁,有勝於服藥者矣。”當煩悶不安、情緒不佳時,聽聽優美的音樂、欣賞美麗的景色、觀看滑稽幽默的相聲小品,轉移注意力,可使人在美妙的意境中忘卻煩惱和憂愁,忘卻緊張和苦悶。
運動移情法:遇到憂愁煩惱、情緒煩躁時,可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參加適當的體育運動,如散步、打球、練太極拳等,或者參加適當的體力勞動,用身體的緊張和勞累來消除精神的緊張和不悅。李東垣《脾胃論》中指出:“勞則陽氣衰,宜乘車馬遊玩。”運動、旅遊可幫助人們驅除煩惱,恢複平穩的心境,有利於養生保健。到風景秀美的郊外曠野去運動或遊玩,讓山清水秀的自然環境來緩解消極失望的不良情緒。
升華超脫法:升華是通過頑強的意誌戰勝不良情緒對自己的幹擾,借助理智和情感,把生活中的煩惱和不幸化做動力,投身於自己喜愛的事業中去。超脫是指生活中不論遇到多大的痛苦和不幸,都要從思想上對其進行淡化處理,以擺脫不良情緒的影響。
箴言:見利不誘,見害不懼,寬舒而仁,獨樂其身,是謂靈氣。
(春秋·管子《管子·內業》)
語譯:不為名利所誘惑,不見禍害而恐懼,秉性仁愛、寬厚而舒暢,知足常樂,這即是具有靈性養生的氣質。
延伸閱讀
西漢司馬遷獲罪下獄後,為轉移不幸遭遇所帶來的痛苦心境,他以頑強的精神和毅力全身心投入到《史記》的撰寫之中,從而達到了舒誌解愁、調整和緩解悲涼情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