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陳草蜜方(《現代實用中藥》)蜂蜜74克,陳皮6克。
水適量,先煎甘草、陳皮去渣,衝入蜂蜜。一日三次分服。
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3.土豆蜂蜜飲(《健康博覽》)先把土豆削皮、切碎,用榨汁機榨成汁。再把榨好的土豆汁倒進鍋裏,用小火煮,當土豆汁變得黏稠時,加入適量蜂蜜,攪拌均勻即可。每天一次,每次兩勺,空腹服用。治療便秘療效好,但要注意的是,這個最後放的蜂蜜是槐花蜜。因為花源的不同,蜂蜜的功效也不同,涼性的槐花蜜,用來治療便秘效果最好;而熱性的蜂蜜,吃了以後會增加腸道的幹燥,反而會加重便秘的症狀。
4.蜂蜜大棗茶(《家庭科技》)取幹紅棗150克,冰糖50克,蜂蜜250毫升,水350毫升。將幹紅棗用流動水衝洗幹淨,再用小刀將幹紅棗對半剖開,挖出其中的棗核不用。
將去核的幹紅棗和冰糖倒入小湯鍋中,加入水,大火燒沸後蓋上蓋子,轉小火繼續煮至水分完全收幹(約30分鍾)。用打蛋器直接在小湯鍋內攪打,將熟透的紅棗攪打成紅棗泥,再繼續用小火將析出的少許水分收幹。將煮好的紅棗泥徹底放涼後,盛裝入幹淨的玻璃瓶中,再倒入蜂蜜,用小勺攪拌均勻。飲用時,取2茶匙(約10克)蜂蜜大棗放入杯中,再衝入溫開水攪勻即可。每當春季氣溫逐漸轉暖,為了讓人體逐漸適應乍暖還寒的天氣,此時適合飲用一些溫性食材製成的飲品,來幫助補充元氣、增加熱量。
5.蜂蜜粳米二冬粥(《蜂蜜雜誌》)取天門冬、麥門冬各20克,粳米50克,蜂蜜一匙。將二冬水煎汁煮粥,待熟後調入蜂蜜食之。此粥有清熱利咽、養陰潤肺之功,適用於急性咽喉炎後期熱病傷陰及咽喉幹痛、聲音嘶啞、口渴心煩者。
6.桑葚蜂蜜膏(《健康100分》)鮮桑葚子不限量,搗爛後用紗布包好取汁,加熱濃縮後加入適量蜂蜜,煮成膏狀,冷卻後裝瓶。每天早晚各服兩湯匙,開水衝服。可治青年白發,病後氣血兩虛,神經衰弱等症。
7.芝麻蜜方(《現代實用中藥》)蜂蜜74克,黑芝麻65克。先將芝麻搗如泥,攪入蜂蜜,用熱開水衝化,一日兩次分服。治高血壓,慢性便秘。
8.蜂蜜番茄汁(《農村百事通》)鮮番茄適量,洗淨後榨出汁液,加蜂蜜1湯匙調勻,每天喝2~3次,能增進食欲,促進消化,預防腦動脈粥樣硬化,增強造血功能,使膽固醇代謝過程正常化,有助於體內酸堿平衡。
蜂花粉
本品是指由蜜蜂采集並混合上花蜜及唾液,在一對後足的花粉筐內帶回蜂巢的花粉團。因為是蜜蜂采集的花粉,故稱為“蜂花粉”。在蜂箱上安裝花粉截留器(脫粉器)將蜜蜂攜帶的花粉團截留下來,可形成大批量商品生產。目前我國每年約可生產蜂花粉1500噸,30%供出口。由於花粉種類不同而呈現出不同顏色。如油菜、向日葵、蒲公英花粉為黃色;葡萄、玉米、高粱花粉為淡黃色;蕎麥花粉黃綠色;荊條花粉為灰綠色;蠶豆花粉呈紫黑色;其餘大部分花粉呈淡黃色或淡栗色。
蜂花粉的鑒別,可以靠感官辨別。優質的蜂花粉,應是團粒整齊、顏色均勻一致,富有光澤、無雜質、無異味、無黴變、無蟲跡、幹燥好,有明顯的單一花種清香氣,品質純。
除某些蜂花粉具有甜味外,一般味苦澀,品嚐後留下一種後味,新鮮蜂花粉應有濃厚的天然辛香味,黴變的蜂花粉卻無香味或有難聞的氣味,嚴重的有惡臭味。
我國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花粉的記載和應用,並將“蒲黃”列為上品:“……無毒,久服輕身,益氣力延年。”
在《本草綱目》中記載鬆花即鬆花粉:“……酒服令輕身……令人收黃(鬆花粉)和白沙糖印為餅膏,充果餅食之……潤心肺,益氣,除風止血。”在《古今秘苑》中,唐朝詩人李商隱一生不得誌,長期抑鬱寡歡,公元847年,他身患黃膽和陽萎等病,百藥無效,後食玉米花粉而愈。《古今秘苑》中收載了他介紹玉米花粉的詩句:“借問健身何物好,天心搖落玉花黃。”唐朝詩人孟郊(751~841年)任溧陽縣令時患頭暈健忘症。有人送蜂花粉給他食用,後來在清明節,他去濟源,親眼看到了養蜂人收集花粉,興奮地寫下了“蜜蜂辛苦踏花來,拋卻黃糜一瓷碗”,這裏的“黃糜”正是蜜蜂采集的油菜花粉。可見我國古代蜂花粉就有廣泛應用。
【現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