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動物藥類中藥(2)(2 / 3)

《神農本草經》將蜂蜜列為上品,載有:“味甘,平。主治心腹邪氣,諸驚癇厔,安五髒,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解毒,除眾病,和百藥。”《本草綱目》記載:“蜂采無毒之花,釀之大便而成蜜,所謂臭腐生神奇也。其入藥之功有五:清熱也,補中也,解毒也,潤燥也,止痛也。生則性涼,故能清熱;熟則性溫,故能補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澤,故能潤燥;緩可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瘡瘍止痛;和可致中,故能涸和百藥,而與甘草同功。仲景治陽明結燥,大便不通,蜜煎導法,誠千古神方也。和營衛潤肝髒,通三焦,調脾胃。蜂蜜生涼熟溫,不冷不燥,得中和之氣,故十二髒腑之病,罔不宜之。但多食亦生濕熱蟲匿,小兒尤當戒之。”現代中醫認為,蜂蜜功能補中,潤燥,止痛,解毒。

用於脘腹虛痛,肺燥幹咳,腸燥便秘;外治瘡瘍不斂,水火燙傷。內服用量15~30克。

在食用蜂蜜時須用溫開水或涼開水衝飲,方能確保蜂蜜中的多種營養成分不致流失。而將蜂蜜作為食療之用時還須注意——蜂蜜若與大米同食將會導致胃痛;蜂蜜與洋蔥同食,易傷眼睛;蜂蜜與韭菜、萵苣同食,易引發腹瀉;痰濕內蘊、中滿痞脹及腸滑泄者忌服。糖尿病患者宜少食蜂蜜,高劑量的蜂蜜會使血糖升高。人們隻要科學地服用蜂蜜,便能有效地治病強身。

【現代研究】

蜂蜜中含有單糖及少量礦物質、維生素、蛋白質、有機酸、酶類等多種營養成分。營養分析表明,蜂蜜中含有大約35%葡萄糖、40%果糖,這2種糖都可以直接被人體所吸收利用。

蜂蜜還含有與人體血清濃度相近的多種無機鹽和一定數量的維生素B1、B2、B6及鐵、鈣、銅、錳、磷、鉀等元素。蜂蜜中含有澱粉酶、脂肪酶、轉化酶等酶類,是食物中含酶最多的一種。酶是幫助人體消化、吸收和一係列物質代謝及化學反應的促進物。蜂蜜的氣味芳香可口,從營養和保健價值來看,不僅是滋補、益壽延年之品,又是治病之良藥。

蜂蜜的藥理作用主要表現在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有較好的調節腸胃功能的作用;具有中度抗腫瘤和顯著的抗腫瘤轉移作用;抗氧化,蜂蜜中含有數量驚人的抗氧化劑,足以清除人體內的氧自由基,達到防衰老、抗癌的作用;保肝,蜂蜜中的葡萄糖能夠轉化成肝髒糖原物質貯存以備用,為肝髒的代謝活動蓄積並提供能量,保證肝功能的正常發揮;可促進組織再生,蜂蜜中的生物素能有效地促進人體創傷組織的再生,不僅對各種硬性創傷有效,而且對感染性燒傷、燙傷、凍傷也有理想的療效;對心髒有保護作用,其可補償心肌不間斷工作的能量消耗,它還能使心血管擴張,改善冠狀動脈的血液循環,促使冠狀動脈血流正常;抗菌作用,蜂蜜對化膿性金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綠膿杆菌、部分大腸杆菌都有明顯的抑製效果;抗炎作用,臨床試驗發現蜂蜜可以防止局部深度燒傷部位引發炎症,蜂蜜創傷敷料可以減少斑痕和結痂,美容效果好,這是蜂蜜的抗炎活性;調節神經係統,蜂蜜具一定的鎮定作用,可調節神經係統功能,對神經衰弱、失眠有輔助性療效,調治呼吸係統疾病,蜂蜜有祛痰、潤肺、消炎、止咳等功效,長期服用對老年性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及肺結核有理想的輔助療效。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蜂蜜可以治療便秘、胃十二指腸潰瘍等胃腸道疾病;保護肝髒,促進肝細胞再生;消炎潤肺、止咳去痰;增強、改善心肌功能;調節神經係統功能紊亂;治療感染性創傷及燒傷等疾病。另還有報道蜂蜜可以防止腫瘤複發,治療足癬,治療結膜炎、角膜炎等眼部疾病,長期服用可以預防腎結石、尿路結石。

【食物療法】

蜂蜜味甘性平,入肺、脾二經。《本草綱目》認為,蜂蜜入藥之功有五:清熱,補中,解毒,潤燥,止痛。蜂蜜質地滋潤,可潤燥滑腸。生用性涼,清熱潤肺;熟用補中,緩急止痛。甘以解毒調和百藥,故常用於津液不足,大便燥結,肺虛津虧,口幹燥咳,皮膚幹澀,脾胃虛弱,神倦食少,心腹作痛。現介紹幾則蜂蜜食療方:

1.薑杏蜜丸(《千金方》)杏仁、生薑汁各兩升,糖、蜜各一升,豬膏二合。上五味,先以豬膏煎杏仁黃,出之,以紙拭令淨,搗如膏,合薑汁、蜜糖等,合煎令可丸。服如杏核一枚,日夜六七次,漸漸加之。治上氣咳嗽,喘息,喉中有物,唾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