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動物藥類中藥(2)(1 / 3)

主泄利。《日華子本草》:“平,無毒。止泄精,主崩血、崩中、帶下、腸風、泄痢。”《本草綱目》:“治小兒食瘧,療大人淋漓反胃,消酒積,主喉閉乳蛾,一切口瘡,牙疳諸瘡。”《本草經疏》:“此即肫內黃皮,一名雞內金是也。肫是雞之脾,乃消化水穀之所。其氣通達大腸、膀胱。

二經有熱則泄痢遺溺,得微寒之氣則熱除而泄痢遺溺自愈矣。煩因熱而生,熱去故煩自止也。今世又以之治諸疳瘡多效。”現代中醫認為,雞內金功能健胃消食,澀精止遺。用於食積不消,嘔吐瀉痢,小兒疳積,遺尿,遺精。

內服煎湯,用量3~9克。在中醫古方中,還有用雞內金治療脫發、白發,如治療鬼剃頭(斑禿)。

【現代研究】

雞內金含胃激素、胃蛋白酶、澱粉酶、角蛋白、多種氨基酸和黃色色素等。組織化學方法顯示沙囊的角蛋白樣膜含一種糖蛋白,它的半胱氨酸的含量率低於一般上皮角蛋白。

出生4~8周的小雞沙囊內膜,含藍綠色素和黃色素,分別為膽汁三烯和膽綠素的黃色衍生物。每100克沙囊中維生素含量:維生素B1100微克,維生素B2200微克,尼克酸7.0毫克,抗壞血酸5毫克。又抗壞血酸含量,每克沙囊含還原型的0.11毫克,總抗壞血酸0.12毫克;總抗壞血酸中,還原型占92%,氧化型占8%。胃激素能刺激胃黏膜分泌胃液(胃蛋白酶)。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雞內金不僅能促進胃腺分泌,還能增強胃運動,加速放射性鍶的排泄。

現代臨床上雞內金可用於消化不良,食積不化,遺精遺尿,各類結石病,各種症瘕積聚,婦女經閉,喉痹乳蛾,牙疳口瘡等。

【食物療法】

雞內金為家雞中的“雞雜”部分,既可藥用又可食用,來源廣泛,使用方便,如小兒暴食以後,腹部脹滿,不思飲食,嘔吐,可用雞內金兩個,微微炒黃,研成極細末,用開水分5次衝服;或是雞內金(炒幹未變褐黑色)3個,水煎,加少許麻油,趁熱吃渣喝湯,治療消化不良。以下再介紹幾種常用的食物療法:

1.內金車前散(《壽世新編》)取雞內金20個(勿落水,瓦焙幹,研末),車前子四兩(炒,研末)。二物和勻,調以米湯食(忌油膩、麵食、煎炒),可用於小兒疳積。

2.雞內金汁(《本草綱目》)取雞內金研末,乳汁調服,用於噤口痢。

3.雞內金散(《千金方》)以雞內金燒灰,用酒調服,用於反胃,食即吐出,上氣。

4.益脾餅(《醫學衷中參西錄》)取雞內金配伍白術、幹薑、熟棗肉作小餅,空腹作點心,細嚼咽之,用於脾胃濕寒,飲食減少,長作瀉泄,完穀不化。

5.雞內金橘皮粥(《尋醫問藥》)取雞內金10克,幹橘皮6克,糯米50克。將雞內金、橘皮同研細末,用小火先煎半小時,加入糯米煮成稠粥。每日分2次空腹食。可利膽消食,適用於膽結石患者。

6.雞內金橘皮砂仁粥(《食品雜談》)取雞內金6克,幹橘皮3克,砂仁1.5克,粳米30克,白糖少許。將雞內金、幹橘皮、砂仁共研末,與粳米同煮成粥,服食時加入適量白糖即可。此粥具有消積健脾功效,尤其適用於因消化不良引起的肚腹脹大、大便黏滯等症。

7.黃芪內金粥(《尋醫問藥》)取生黃芪12克,生薏米、赤小豆各10克,雞內金粉7克,金橘餅1個,糯米80克。

將生黃芪加水煮20分鍾,取汁,加入薏米、赤小豆、糯米煮成粥,加入雞內金粉即可。可消食和胃,用於脾虛濕滯食停所致的脘腹脹悶、食欲不振、體困便溏等。

8.麥芽萊菔內金湯(《雞內金:小兒營養不良》)取麥芽15克,萊菔子6克,雞內金10克,加水煮湯,調味飲服。

健脾滲濕,治療食積腹脹。

9.鱔魚蒸內金(《雞內金:小兒食療良藥》)取鱔魚一條,雞內金10克,將鱔魚去內髒,切塊放碗中,加雞內金後,蒸熟調味服。可治療小兒營養不良。

蜂蜜

本品為蜜蜂科昆蟲中華蜜蜂或意大利蜂所釀的蜜。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以廣東、雲南、福建、江蘇等省產量大,銷全國。多在春、夏、秋三季采收,濾過。取蜜時先將蜂巢割下,置於布袋中,將蜜擠出。一般以春蜜中的洋槐花蜜、紫雲英蜜、棗花蜜、油菜花蜜等色淺、黏度大、氣香、味甜者質量較佳。

秋蜜如蕎麥花蜜、棉花蜜等色深、氣微臭、味稍酸者質量較次。

以含水分少、有油性、稠如凝脂、用木棒挑起蜜絲不斷並流成折疊狀、味甜而純正、無異臭雜質者為佳。本品為半透明、帶光澤、濃稠的液體,白色至淡黃色或橘黃色至黃褐色,久置或遇冷逐漸有白色顆粒狀物析出。氣芳香,味極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