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內濕不去,好風水不來(1)(3 / 3)

我來教你兩招祛濕的辦法。如果您愛喝粥的話,不妨試一試薏米赤小豆粥。取赤小豆50克,再加適量薏米,一同熬成粥,每天一次,既能夠祛濕又能健脾,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特別是對於脾胃不好的人,這招特靈。

如果嫌麻煩的話,可以選用藿香3克、佩蘭3克泡水,代茶喝。這兩味藥都是芳香化濕的良藥,香味也比較大,還能提神呢。脾喜燥而惡濕,中醫講“土愛暖而喜芳香”。而濕“性黏滯”,就是說濕邪陰水難去。而用芳香化濕的藿香、佩蘭能促進脾胃運化,消除濕濁,同時,其辛能行氣,香能通氣,能行中焦之氣機,以解除因濕濁引起的脾胃氣滯的症狀。

需要注意的是,祛濕不能求速度,濕邪致病的病程是很長的。《溫病條辨》裏說:“非若寒邪之一汗即解,溫熱之一涼即退,故難速已。”臨床可見病程纏綿的各種表現,而治療上也有“霧化”“升騰”“散發”“滲出”的特點。打個比方說,就好像是要祛除在棉花中的水濕,硬擠隻能是讓棉花板結而失去鬆軟蓬鬆的正常功能,所以隻能慢慢來,欲速則不達。

《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脾的主要功能就是運化水濕,脾的功能強健了,水濕就不易在體內停留了。我們的人體就如一台高速運行的機器,如果每個零件都正常工作,那麼這台機器的效率就會很高。

濕侵頭部,喝心通口服液、吃大山楂顆粒

濕邪如果侵襲了人的血液,那麼整個人就會頭腦不清楚,記憶力也會減退。濕邪如果侵入了人的頭部,整個人的精神狀態也會萎蔫。濕邪會使血液的毒素不能順利排出體外,通過皮膚滲透出來之後,會起很多毒疙瘩。

現在很多人都會通宵打麻將、打撲克、玩遊戲、上網,聚精會神玩了一夜,第二天早上那種感覺可真令人難忘。就像頭上戴了孫悟空的緊箍咒一樣,幾天都恢複不過來。而有一些中老年人就是這樣,頭總像戴個鋼帽或紙帽,老想晃晃頭,才會感覺舒服些。這就是典型的濕邪侵襲了頭部。

對於這種情況我見的也比較多,曾經有個病人給我留下了特別深的印象。

她是一個女老板,50歲左右。那天她過來時,我感覺她很幹練,但是看她的十個手指肚,顏色暗紅,用大拇指手肚捋她的中指指根,有很多節結,還很疼。我問她,頭皮是不是經常會出現疙瘩,她說是。我又問她是不是經常感到頭不爽,像戴個鐵帽一樣,她一聽滿臉驚訝。她說最近確實總是感覺頭腦不清楚,記憶力也不行了,老忘事。她還跟我說她愛吃肉,每天必須吃肉,而且從來不知道控製肉食的攝入量,所以總是胃脹。

我聽完就明白了,於是給她製定了一套方案:

1.喝心通口服液,藥量減為保健量,即每天3支。

2.用大山楂顆粒(大山楂、炒麥芽和六神曲),每天3包,代茶飲。

3.控製食肉的量,同時把含膳食纖維的蔬菜量提到每天至少500克。過了三天,她給我說,頭上的疙瘩不見了,感覺精力也充沛了,大便也成形了,胃脹有明顯的減輕。她問我這是怎麼回事,都好多年了,到處吃藥,都沒一點效果,怎麼這次效果這麼明顯。我說這是血液裏的濕濁太重,影響了血液的清潔度。血液裏一旦有了毒素,包括脂肪未代謝完全的脂質塊、炎性物質,一旦通不過我們頭部粥樣硬化的血管,就會刺激血管壁,引起痙攣性疼痛。要是血液毒素沒有及時地通過代謝排出,就會通過我們的皮膚向外排出,在頭皮上冒出很多毒疙瘩。我一聽她的飲食習慣就明白到底是哪裏出問題了,同時,這又是心腦血管病的征兆。她聽了,表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