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避寒就暖,幸福好風水(1)(2 / 3)

寒屬陰邪,人體的氣血得溫而行,遇寒則凝。人體也非常害怕寒邪,它會讓身體裏的風水變差。《黃帝內經》中說:“痛者,寒氣多也,有寒則痛。”就是說疼痛多是由寒邪侵入肌體,導致氣滯,氣滯又可造成血瘀,血瘀又兼氣滯,人體氣血凝滯,不通則痛。寒又很容易損傷人體的陽氣,引發食欲不振,四肢發涼,神疲身倦等陽虛的症狀。最簡單的調理陽虛的辦法就是艾灸,艾灸可以溫經散寒,把寒散掉。

其實寒最容易傷的就是體表。先傷體表,然後再傷肌肉,再傷經絡,傷了經絡就會表現為渾身乏力,手腕發青。然後再入裏,就傷了內髒,這個時候就比較嚴重了。所以,沒事的時候可以經常看看自己的手腕,如果發青,就提醒你體內的寒邪比較重,要想辦法祛祛寒了。

另外,我提醒大家在夏天最好不要因為以下幾個方麵受寒。首先,不要坐“寒”。夏天不要坐有寒氣的椅子,例如地麵、石麵或鐵麵椅子,特別是女性朋友要格外注意。它們導熱比較快,寒氣重,寒邪會迅速擊退你身體的陽氣直接攻擊女性特有的要害部位,如子宮、盆腔,引起血流不暢,從而表現腹部寒、涼等氣血不足的症狀。

其次,在辦公室午休時,別趴在桌上睡覺。這樣會無意中露出後腰,而且睡眠時毛孔鬆懈,人體的抵禦能力下降,比較容易被寒邪所傷,引起腰寒、腰酸困。寒邪是很容易在我們的腰椎處安家停留的,腰上的很多疾病,不能不防“寒”這一危害。

再者,別坐在空調下麵。如果座位挪不開,就要多準備一條小絲巾,別讓風直吹頸部。如果坐在空調的前麵,最好是麵對空調。冷風從背後吹著你的背部、腰部,比迎麵風對人體造成的傷害更大,因為我們頸部發際處有三個儲存風的穴位,一個風府、兩個風池,隻要肩部迎著風,我們的風府、風池穴就熱情好客,愛吹涼風的朋友的肩背、頭頸很易受風就是這個道理。

最後,在辦公室備外套、披肩或有袖的小開衫,即使夏季天天穿吊帶衣服,也可以護住你的肩膀了,那裏可不能受涼。穿著裙子時可用披肩護住腿部,尤其是膝蓋。膝關節是風寒濕最易侵襲的部位,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等很多疾病都是年輕時不注意,留下了隱患,才造成的纏綿難愈的疾病。怕冷的女孩子還需要絲襪,以防寒從腳下生。俗話說,人老腳先老,人老從腿開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寒致痛經,用“古方溫經貼”

生活是由細節組成的,細節決定健康,當您在細節上照顧好自己的時候,疾病就會悄悄地避開你。女人痛經的問題,原因恰恰是平時不注重細節。實際上,在吃飯穿衣等個人生活習慣方麵隻要稍稍改變一下,您就可以跟痛經說再見。

我在前麵多次強調,風水就是我們生活的環境。從季節上講,春夏秋冬,對應著溫熱燥寒。本來冬天雖然寒冷,但是也不算是壞風水,人適當地凍一凍,還有利於健康。但是,我們也不能圖一時之快去挑戰、對抗環境,這樣就會生病了。

比如,冬天天氣很冷了,但不少女孩子仍穿得很單薄。另外,有些女孩子寒冬的日子也吃冰激淩,當時覺得很爽,但慢慢地就發現月經不再按時造訪了,有時一個多月或是兩個月來一次,量也比以前少了許多,而且伴隨嚴重的痛經,痛得厲害時甚至伴隨嘔吐。

事實上,女性經期受寒,會使盆腔內的血管收縮,導致卵巢功能紊亂,可引起痛經,月經量過少,甚至閉經。不過,不需要特別擔心,用艾條灸一灸身上的勞宮、神闕、氣海、關元穴就可以,而且還可以使用“古方溫經貼”來治療。

“古方溫經貼”是一種外敷黑膏藥來治療女性痛經的方法,這個方法早在清代名醫“外治之宗”吳尚先的手上便已成熟。吳尚先認為女性胞宮是許多經脈彙集之處,女性容易受寒引起宮寒,從而引起氣血不暢,產生寒凝,導致氣滯血瘀而發生疼痛;另外女性精神緊張、生氣發怒也極容易引起肝氣滯鬱,肝經與胞宮相連,肝鬱氣滯則會使胞宮氣血運行受阻,久了就會失於濡養,產生疼痛。

因此,治療痛經應從其產生的兩個原因來著手。一是溫經祛寒,寒凝去則氣血暢,氣血暢則淤阻通,淤阻通則疼痛自去。二是舒肝行氣,肝氣舒暢,氣血運行也會變得正常,這樣胞宮也會重新得到濡養。

“古方溫經貼”以膏藥入手調理痛經有兩點好處,一是不用煎藥服用,不僅使用方便,而且避免了開藥不對症的弊端。二是用藥部位有針對性,效果迅速。胞宮位於中焦,而“古方溫經貼”直接貼於肚臍和後腰俞穴之上,藥效通過滲透直接作用於病位,不僅避免了口服煎藥的藥性在體內散失,其效果還會更快,作用時間還會更持續。

我的一個學生痛經很嚴重,我把這個方子告訴了她。後來,她在月經期間堅持貼了幾次“古方溫經貼”,就再也不鬧肚子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