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避寒就暖,幸福好風水(1)(1 / 3)

寒為冬季之主氣。寒邪最容易傷害人的陽氣。《素問·生氣通天論》中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可見陽氣對人的重要程度。由此也可知寒對人的傷害程度。尤其是女人,女人屬陰,陽氣本就不足,更怕寒氣侵襲了。

寒喜陽虛人,膀胱經不熱最危險

中醫認為,“陽虛則外寒”。也就是說,人體陽氣衰微,氣血不足,就不能溫煦肌肉以抵抗外來寒邪的侵襲,人就特別容易怕冷。膀胱經一熱,體內的陽氣就會旺盛。而拔罐就是使膀胱經熱起來的最好辦法,能把隱藏在體內的陽氣請出來。

去年過春節時回老家,鄰居的大娘聽說我回來了,就來找我拉家常。聊天期間,她說,自己這兩年兒不知道怎麼回事,老是感覺天冷,雖然比往年穿的衣服都多,可是還是感覺冷,有的時候還會感覺背部、腰部、臀部以及小腿疼。去年到秋天的時候,她就已經穿上襖了。也去醫院化驗過,可也沒查出什麼毛病來。我說,這病,得調調體質。

我告訴大娘,回去每天讓大伯給您捏捏脊,從尾骨開始,一直捏到大椎穴(我用手按了按她的大椎穴),每天晚上做三遍。我邊做邊教,大娘笑著說:“這跟擀麵皮一樣。”我說:“太對了,就像是在背上擀麵皮,以後每天都可以在這裏擀三次,過一段時間就不會經常感覺冷了。”

後來,鄰居家的大娘托我母親告訴我,還真管用,再也不會感覺冷了。

其實,這種情況是典型的膀胱經虛弱的表現。膀胱經是我們一身的陽經,它就像一個柵欄一樣,保護著我們背部的陽氣。如果寒氣來侵犯,最容易受傷的就是我們的膀胱經。一受寒我們的背部就開始發冷,有的時候甚至會延伸到腿部發涼。

膀胱經在背後,它隨著督脈走,而督脈是一身陽氣的總彙,被稱為“陽脈之海”。人的五髒六腑都通過神經叢與脊柱發生著密切的聯係。比如牙疼,就是脊柱上控製牙的神經不健康了,它反映在牙上,牙就不舒服了。大腦神經發出來的信號,通過脊柱的神經叢傳導到五髒六腑。有進,就得有出,它的出口,相當於排毒口,就在膀胱經這裏。

中醫學認為,“陽虛則外寒”。也就是說,人體陽氣衰微,氣血不足,就不能溫煦肌肉以抵抗外來寒邪的侵襲,人就特別容易怕冷。膀胱經一熱,體內的陽氣就會旺盛。最好的辦法就是拔罐兒,使隱藏在體內的陽氣出來。

不過,對於年老體弱的人,最好不要拔,可以捏脊。捏脊的方法是老少皆宜,特別是對小孩,經常捏捏,可以增強孩子的體質,不容易生病。

值得一提的是,用飲酒的方法防寒是一個普遍的誤區。因為酒本身產生的熱量很少,飲酒後全身有發熱的感覺,是酒精擴張血管、散發人體原有熱能的結果。酒勁過去,機體貯存的大量熱能就會散發到體外,反而會讓你覺得更冷。

當然,通過食療來補也是個不錯的想法。給大家推薦一款湯,龍眼肉棗湯:龍眼肉50克,生麗參6克,紅棗100克,加白砂糖適量煮湯。生麗參性平,補精益氣,龍眼與紅棗性溫,健脾補血,並且含有較多的糖分和酶等,可提高體內能量和熱量,使怕冷的現象得到改善。特別對於怕冷的老年人,喝這款湯效果很好。

膀胱經的全稱叫足太陽膀胱經,大家要注意這條經脈上的“太陽”兩字。大家可能都聽說過“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這句話,兩儀就是陰陽,那四象估計知道的就少了,其實四象就是“太陽、少陽、少陰、太陰”。如果大家看八卦圖的話,太陽就是八卦圖裏白色最多(如果把陰當成黑色的話)的那一塊,太陽如果受寒、涼等往陰的方向轉的話,很容易就會變成少陰。所以,如果足太陽膀胱經受寒邪侵襲的話,這條經脈所走的部位就會發冷。

讓大家這樣想可能有點悲觀無奈的情緒在裏麵了,但是大家可以反過來想一想,在“少陰”的時候,想辦法調一調,不又回到“太陽”了嗎?

寒傷女人,喝驅寒湯防治婦科病

女性屬陰,相對男人來說,受寒會有明顯的表現。比如手腕發青,月經顏色發暗、有血塊,月經不調甚至閉經。天地之氣,在於調和陰陽,對於女性來說,要調和身體風水,最重要的是不要讓自己受寒。身暖心更暖,人生處處春。

夏天天氣炎熱,屬陽中之陽,這種風水非常不好,有很多老年朋友就是因為熱邪太盛,結果出現了腦出血。很多朋友為了避開炎熱,就天天待在空調屋裏,但空調屋裏的風水就更不好了,很多人就是因此而寒邪附身。

不論是長期待在空調屋,還是淋了大雨、洗頭後頭發沒吹幹就出門等等,一定要及時采取補救措施,給自己煎一碗驅寒湯。材料是:紅糖2湯匙、生薑7片,水煎10分鍾即可,喝上一兩次就可以驅走寒氣。

男性受寒表現不明顯,但女性受寒重了就會有很多表現:表現在手腕上,如手腕發青或者青筋暴露;表現在月經上,就是顏色發暗、有血塊。時間長了,寒凝氣滯,常常引起月經不調、顏色不正、閉經,同時,也會誘發子宮肌瘤。為了預防因寒邪誘發的婦科疾病,我們預防時可以使用“古方溫經貼”,它是一種膏藥,貼上就可以了,很方便。還可以用艾條灸神闕、天樞、中脘、關元、氣海、中極,還有血海穴,一天灸兩次,一次15分鍾,一般經過一兩個療程的調理,效果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