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化燥、火之邪,求“上上卦”(2)(2 / 3)

《辯論三十篇》之“陽宅門向辨”說:“陽宅首重大門者,以大門為氣口也!”大門是庭院的氣口,而眼睛則是心靈的窗戶,也可以算是人體的“門”。如果你是一位夜班族或者是一位夜貓子,一定要把“眼睛”這兩扇門保護好了。

下麵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養眼護眼的小秘方吧!首先就是經常喝桑菊飲,桑菊飲就是桑葉和菊花為主泡的茶,最早見於《溫病條辨》,可以疏風清熱,宣肺止咳,對隻咳嗽、不發熱、口渴等為表現的風溫病初起有奇效。其組成是:桑葉15克,菊花6克,杏仁12克,連翹10克,薄荷5克,桔梗12克,生甘草5克,葦根12克。在這個方子裏,桑葉,性寒涼,可以清肝明目;菊花有散風熱、平肝陽、明目的功效,對頭暈目眩、目赤多淚療效顯著。總之,凡是花類的,都可以去上焦的火,可以起到上涼、清涼的作用,長期喝這個茶,不僅可以養眼護眼,還可以預防各種上焦火熱,起到一箭雙雕的效果。

當然,還可以揉揉睛明、太陽、絲竹空、合穀、耳尖。揉這幾個位置沒有說每天非得揉多少遍,每遍非得揉多少次。記著,閑了就揉,三遍不多,五遍不少。隻要您去做了,對眼睛就有好處。

睛明穴屬於膀胱經,循行於目係,位於目內眥角稍內上方凹陷處,可以宣泄患部鬱積的熱毒,對於目赤腫痛、流淚、視物不明、目眩、近視、夜盲、色盲等目疾有顯著療效;絲竹空屬於三焦經,位於眉梢的凹陷處,對於頭痛、目眩、目赤腫痛、眼瞼下垂等頭目病症有奇效;太陽穴是我們很常用的奇穴,它對於頭痛、目疾、麵癱等頭麵病很有療效。合穀穴屬於大腸經,可以調和大腸經的氣血,達到宣泄風熱的目的,對於頭痛、目赤腫痛、齒痛、流鼻血、耳聾、口眼歪斜等五官科疾病很有療效。耳尖,就是在耳廓的上方的尖點處,對於目疾、頭痛、咽喉腫痛等很有療效。總之,以上諸穴合參,既對眼睛有好處,又起到活血的作用,從而達到了清肝明目的療效。

最後,還要說一說,很多時候我們會熬到夜裏11點多,這時候太晚了就會吃宵夜,很多人很愛吃一點兒肉類的,其實,這樣是很不科學的。晚上吃那些東西很難消化和代謝,我們的肝髒就是代謝脂肪的場所,長期這樣吃就會增加肝髒的負擔,有很多人甚至會吃出脂肪肝。就比如我女兒每天熬夜,我基本上每天都會給她吃一些水果。這些都很容易消化和代謝,既不會增加肝髒的負擔,又達到了養眼護眼的效果。

自古都說“天醒人醒,天睡人睡”,隻有這樣,身體才會健康。

肝火太旺,服龍膽瀉肝湯

紅眼病,一般是肝膽之火太大導致的,所以要降肝火。肝膽火太大的人,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是,脾氣大。其實我要告訴大家的是,脾氣就像匕首,拿出來前一定要“三思”,要不然,傷了別人,也會害了自己。

目赤腫痛俗稱“紅眼病”,中醫又稱“風熱眼”“天行赤眼”等,多由肝膽火盛、循經上擾導致經脈閉阻、血壅氣滯而突然出現。

夏季天氣炎熱,稍不注意就會上火,這個時候也是“紅眼病”容易流行的時候。去年夏天,我的外甥得了紅眼病,吃藥、滴藥水,折騰了一個多星期,反而越來越嚴重了。我看了看,他的舌頭很紅,舌苔是黃的,就告訴他這是肝火太旺造成的,於是給他開了個方子:龍膽瀉肝湯。

具體為:龍膽草6克,黃芩9克,梔子9克,澤瀉12克,木通6克,當歸3克,生地黃9克,柴胡6克,車前子9克,生甘草6克。並告訴他煎藥時先把藥用水泡半小時,然後把水倒掉,加上800毫升清水,放在大火上煎至沸騰,待藥汁差不多剩下一半時把它倒出來。再加入800毫升水,用同樣的方法再煎煮一次。把兩次煎好的藥混在一起,每天早晚各吃一次。不到一個星期,他就給我打電話說,已經基本上好了,我讓他堅持把藥吃完,鞏固一下療效。

“經常易怒,發脾氣,目赤腫痛”,這些都是肝火旺的表現,肝火易上衝,還會導致身體上部有熱,表現為頭暈、頭痛、麵紅目赤、口幹舌燥、口苦、口臭、眼幹、睡眠不穩定、舌苔黃厚等,更甚者會暈厥、嘔血。這些都可以用龍膽瀉肝湯或龍膽瀉肝丸來調理。

為什麼肝火容易旺呢?從中醫上講,“肝為將軍之官”,將軍一般都是急性子的,容易發怒,且肝在誌為怒。肝開竅於目,年輕人經常熬夜,或經常坐在電腦前,“久視傷血”,其實就是傷的肝血,造成血虧火旺,虛火上延,最容易引起眼睛紅腫、幹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