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地質勘查單位會計管理中存在問題分析(1 / 2)

地質勘查單位會計管理中存在問題分析

綜合

作者:李濤 餘潔

摘要:在地質勘查單位中,會計的管理工作會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根據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來保障會計管理工作的順利實施。基於此,本文結合工作經驗,對地質勘查會計管理中的問題及解決措施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地質勘查單位 會計管理 問題

會計工作在經濟管理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決定著地勘單位的工作成效。地勘單位必須按照會計理論以及市場需求,形成科學規範的管理方案,組織工程項目生產經營,謀求企業經濟效益,實現地勘單位的長遠發展。

一、地質勘查單位會計管理存在的問題

1.會計核算不紮實,財務管理存在漏洞。第一,原始憑證填製不規範。有的地質勘查單位經常會出現原始憑證中所寫的經濟業務項目與實際發生的經濟項目的內容不相吻合;實際經濟項目內容與發票所限定的開具範圍無法匹配;原始憑證在內容填寫方麵存在缺漏和空白的情況。此外,有的財務手續不健全,經常出現隻有領導簽字卻沒有驗收人或者經手人的簽字,有的收入憑證隻有發票,缺少原始結算單據。第二,記賬憑證的填製不夠規範。主要表現為一是部分單位填製的會計憑證摘要過於簡單籠統;二是記賬憑證上所填寫的會計科目不夠規範,導致外人(如稅務人員)很難看懂;三是會計科目的設置不能體現地質勘查的行業特點,沒有按照地質工作手段進行會計核算。第三,現金支出量較大,存在監管不到位現象。由於地質勘查單位大多在深山峽穀、荒漠戈壁等野外實施作業,交通不便,且流動性較強,以銀行轉賬方式付款困難較大,大多以現金的方式予以支付。同時,由於地質構造複雜,施工條件艱苦,突發事件時常發生,現金支出量較大可以理解,但應將現金支付量控製在一定幅度之內。否則,如果監管不到位,有發生舞弊現象的可能。

2.與稅務等部門缺乏必要的溝通。地質勘查單位行業有其自身特點,如地質構造複雜、施工條件艱苦等,與建築、商業、產品製造業等有很大區別。一般行業中,原材料的消耗、人工費的支出、生產時間的長短與產品產量或工程量成正相關關係,但地質勘查行業因為地質構造的複雜性往往導致了不同甚至相反結果,如鑽探作業中卡鑽或鑽孔報廢的現象,常常是企業材料消耗大、生產時間長、人工費支出大,結果卻是收益小甚至虧損。發生類似生產事故時,企業自己要保存好業主方或監理方延長施工期、返工、鑽孔報廢不予結算等書麵資料或地層變異、災害性天氣等照片、視頻資料,做到有據可查。稅務等部門人員大多對該行業缺乏了解,如果缺乏溝通,往往會做出不同甚至相反的判斷,給我們的財務工作造成一定的被動。

3.對會計檔案等原始資料保存的重視不夠。有些規模較小的地質勘查單位對檔案保管(包括會計檔案)不加重視,檔案資料隨意堆放,有的甚至黴爛變質。有些單位幾年後,因為經濟糾紛或礦權申報時需要原始書麵資料時,常常因為找不到資料或因資料字跡湮漬不清遭受很大損失。一般而言,以上問題在部分小規模的民營地質勘查單位比較突出,大多數國有地勘單位管理較為規範。

4.會計理論與實際環境存在差異。大多數地勘單位的會計工作都會遵守相關會計準則與會計製度,但是無法滿足地勘單位實際經營情況的需要。有些地勘單位屬於知識附加型單位,對於固定資產的折舊,選擇的是直線法,而不是更加適合的加速折舊法;對於已經發生的壞賬情況,依然按照年限計算壞賬情況,而不是在壞賬發生時進行壞賬損失;對於投資單位的股權投資,依然選用成本核算,而沒有考慮股權變化的核算方法。總之,地勘單位會計工作與會計理論,還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沒有聯係實際情況,總結和歸納,進行超前分析預測。

5.會計人員素質有待提高。地勘單位的財務人員的整體素質偏低,學習主動性和工作熱情不高,一些從事會計多年的會計人員僅僅憑借工作經驗處理會計事務,對現代會計知識、經濟知識的更新很慢,對於財務的新政策、新製度缺乏相應的了解和應用。在實際工作中,會出現核算不完整、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而且缺乏分析和預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