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政府與民眾麵臨的困境。公共事業的決策者可能會為了少數人的利益而忽視大多數人的利益訴求。在公用事業的決策過程中,如果在決策中沒有社會的監督,就有可能出現損害人民利益的情況發生。除此之外,政府部門存在行政效率低、執行力不強的問題。這些情況就要求公共事務的管理必須出現新思路、新方法。而民眾的參與是現代社會治理民主化的重要標誌,公共事務的管理有賴於民眾的參與。但在公共事務的具體管理中,民眾的參與往往受到各種因素的製約。一些在經濟上處於優勢或者具有較強政治話語權的人或組織往往拒絕民眾參與公共事業。
3.多元主體參與公共管理的措施。要實現多元主體下的公共管理製度創新,管理者要開拓思路,創新公共管理機製,逐漸形成政府和公民、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共管公共事務的新局麵,通過彼此的合作關係實現對公共事務的有效治理。同時,管理者要培育社會組織,促進公共管理事務的多元化發展,形成政府和社會的良性互動機製,在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公共事務管理的水平,兼顧大眾與私人利益,整體利益與個人利益,從而實現社會公共事務的協同治理。社會組織的培養要依靠民間力量,管理者應鼓勵民間合法組織的活動,提升社會組織對公共事務的參與度,應不斷將政府承擔的服務性工作、技術性職能分離出去,鼓勵民間組織來完成,要不斷破除政府對傳統公共事務的壟斷,激發社會組織參與公共事務的活力與創造力。優化社會治理資源,通過契約化形式將公共事務的管理委托給社會中介組織、事業單位,讓公眾積極參與到公共事務的管理中來,以實現公共事務的聯合治理。此外要積極搭建公共管理的平台,建立公民參與機製,將政府對話、民眾參與、社會組織協調三者有機統一起來,通過建立權力與利益關係、責任關係,將政府與社會組織的權、責、利製度化、模式化,形成三者對公共事務管理的平衡統一關係,從而實現公共事業的創新性管理。
參考文獻
[1]何水.中國公共管理製度創新:多元主體之互動與合作[J].雲南社會科學,2007(2)
[2]楊建順.行政法視野中的社會管理創新[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1(1)
[3]王會華.論政府主導型製度創新[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2(3)
[4]鄭高鋒.論中國公共管理製度創新的主體係統[J].巢湖學院學報,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