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定焦點,告訴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把注意力先關注到目標上,方向上,先問:這件事情上我想要的是什麼?我有什麼目標?實現了這個目標會給我帶來什麼?當我實現目標的時候,會給別人帶來什麼影響?以此先確定自己的方向。一個人隻有先知道他的目的地,才有可能到達。所以【先找方向,再找方法。】
例如:我年紀大了,沒法跟年輕人競爭。
做法:
【第一步】:先把焦點由負麵轉為正麵:
我年紀大了,哪些方麵比年輕人有有利?
我年紀大了,我有經驗
【第二步】,再找出至少3點,如:
1、經驗閱曆比年輕人多
2、考慮問題比年輕人周全
3、情緒管理能力比年輕人強
再例如:
我性格內向,不適合跟人交流
做法:
【第一步】:先把焦點由負麵轉為正麵:
我性格內向,在跟人交流時有什麼優勢?
【第二步】,列出三點
1、能耐心傾聽
2、能給對方更多表達的機會
3、自己也能獲得更多知識和信息
環境換框法的第二種,是改變環境,類似於5R裏的重定立場:選擇不同的角度看事情,獲得全麵的係統觀。通常我們在處理問題的時候,隻從自己的角度出發,隻了解自己的看法,因而難免片麵,容易陷入僵局。
例如,殺人是不對的。
但在戰場,殺敵人,殺的越多你就越是英雄
再如,同樣是腳步聲,不同環境意義就大不同
在公司辦公室上班,聽到傳來腳步聲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
當在深夜等待一個沒回家的人時,聽到是什麼感覺
一個被惡人抓住管在黑屋備受折磨的人,聽到傳來腳步聲又如何?
NLP說,我們可以有多角度思維,從自己,對方,旁觀者,和整個係統的角度看事件,拓寬我們的思想藍圖,因而可以找到更多選擇。當我們能夠跳出自己的角度,站到事件中的對方角度,了解他/她/它對這件事情的看法,這樣我們對事件的了解就更豐富了,因而做出決定也更明智。
最後,還有二者兼得法,這個比較簡單,我們把它歸到重編程序這個裏麵。
我們常說“魚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由於有了這種思維的局限,讓我們放棄了可以做出的努力。二者兼得法,真是以“二者兼得”為基礎,讓我們從“如果魚和熊掌二者兼得,我們如何可以做到?”
在企業中,我們常聽到有人說:
“交期這麼急,當然不能保證質量了”
生活中,常有人說:“我每天都很忙,哪有時間上課?”
如果運用二者兼得法,我們就可以將其改為:
“我如何在交期這麼急的情況下,保證質量?”
“我如何在每天都在忙的情況下,抽時間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