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5R+換框法(1 / 2)

夜無聲:“在NLP,有個5R成功法,其實就是五種換框,我把5R成功法和換框法做了一下整合,就是這張圖。(夜無聲展示了一張思維導圖,是換框法和5R的整合)

Re-defining =重定意義

Re-at cause=重定因果

Re-positioning =重定立場

Re-focusing =重定焦點

Re-programming=重編程序

重定意義和重定因為都劃歸到了意義換框法下麵,先來看意義換框法的第一個方法,重定意義:就是重新對事件/經驗給予意義。世間萬物本是空性,正如莎士比亞先生所說,“世事本無好與壞,好壞與否由我們的思想使然。”純粹的事件本身並無意義,是我們以自己的信念,價值觀,喜惡,過往的記憶等為當前的事件賦予了各種意義。既然如此,我們可以給事件賦予負麵的意義,當然也可以為其賦予正麵的意義。例如:天氣下雨,可以賦予一個意義:天氣下雨=活動不方便=糟糕;也可以賦予其他的意義:天氣下雨=活動不方便=我可以在家休息=舒服;天氣下雨=活動不方便=我可以做功課=有時間完成任務=好事;天氣下雨=土地得到滋潤=不用下地幹活=感恩……

意義換框法的第二個方法是重定因果:“因”就是事情的起因,“果”就是事情的後果。當我們去評價一個事件的時候,我們要麼把自己放在“因”的位置,也就是說把我看成是事情的起因,整件事因我而起,是我導致的;又或者把自己放在“果”的位置,整件事是由其他因素導致的,如別人,環境等,我的狀況僅僅是這些因素作用的結果,所以一切不是我的錯,與我無關,於是我便成為環境、別人的受害者。

重定因果:出門踩到****。在因:我不小心踩到它,在果:誰家的狗到處拉屎,讓我踩到它。如果這件事中的我處於在果的位置,我踩****是因為別人,那麼下次我要想不踩****,隻能寄望於別人的狗不出來,路麵沒****。然而這個情況並不能由我決定,於是我就處在了無助,無望的境況,我的願望是否達成隻能看天吃飯了。

但是,如果我把自己擺在“因”的位置,我承擔踩****的責任,於是下次要想不踩****,就隻能我改變,我小心看路。這樣就必定能轉敗為勝了。成功者都是在“因”的人,勇於對生活中的一切負責。

重定因果對一些因果式的信念也最為有效。例如:“因為我受教育程度低,所以我難以成功。”給這句話換框。

方法是把句子中的“果”(難以成功)改為它的相反詞,再把句首的“因為”二字放到最後,成為:“我受教育程度低,所以我要成功,因為……”,然後反複地思考如何能把句子寫完,要求至少有六個不同的版本,再找出其中最能夠接受的一句。

我受教育程度低,所以我要成功,因為:

1、我想得到別人的尊重

2、我想讓家人過上好日子

3、我想賺更多的錢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4、我想向更多的人學習

5、我想證明我可以做到

6、教育不能代表成就高低。”

環境換框法也含了2R,第一類是,重定焦點:重新選擇關注點。一般的朋友,當遇到問題的時候,會很自然地把焦點放在問題本身或者負麵的方麵。會問很多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是我?哪裏出錯了?是誰的責任?......都是圍繞現狀的,這就好像一個人,埋頭走路,不停地走呀走呀,結果發現,怎麼也到不了家,走到陌生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