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
高三模擬考結束了。馨兒的成績雖說進步了幾名,但總體來說,依舊沒有什麼起色。
回家以後,馨兒麵無表情的把成績單遞給母親,母親看了看說:“馬上就要高考了,你看看你的成績,恐怕本科都上不了。李詩筠倒是可能考上好大學,你隻能眼巴巴的看著人家上名牌大學了。人家可是要去北京上海的,而你隻能窩在這座小城了。”
怎麼又是李詩筠,馨兒很不高興的說:“她早戀被老師請家長來喝茶!有什麼了不起,再說她隻是中上水平,能考上哪裏還不一定呢。”
“人家早戀是因為人家長得漂亮,成績也不錯,有魅力才會讓人喜歡,你這樣無才無貌的人有人追嗎?”
馨兒有些嫉妒李詩筠了,從小到大,母親總是把她和李詩筠比,總是說她如何的不如李詩筠。是啊,李詩筠有美貌,有愛情,有才華,有成績,自己有什麼呢?可是李詩筠真的比自己勤奮嗎?恐怕也不見得。憑什麼李詩筠輕而易舉就能得到那麼多,而自己努力了半天,還是什麼都沒有呢?真是人比人,氣死人。想起李詩筠曾經對自己如此冷漠,輕視的態度,馨兒突然的很恨她。強烈的妒火燃燒著馨兒,此後,每天在學校裏見到李詩筠,馨兒總是想上前去一把掐死她。“高考路上,李詩筠也像上次一樣被車撞了才好,最好撞成個半殘廢!”馨兒無數次邪惡的想。
“對這個世界微笑,願我們內心的善良不因生活的折磨,時間的流逝日益削減。”馨兒曾經這樣說。然而在高壓中,她的善良已經漸漸的消磨了。她本是一個思想極端的人,也許有多善良,就有多邪惡。
有一天,馨兒來到教學樓下,她抬頭看了看光榮榜。S中在教學樓下設了兩塊光榮榜,一塊上麵寫著文科前三十名的學生的名字,一塊寫著理科前一百名的同學的名字。這些人,都是最優秀的學生,雖說不一定能考上清華北大,但一定能考上985大學。馨兒想,這些人我應該都不認識。但出於好奇,她還是一個一個名字細細的看了。突然,她看到了一個名字:宋如歌。她以為自己眼睛花了,便揉了揉眼睛,可是,沒錯,“宋如歌”三個字赫然立在光榮榜上。
馨兒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宋如歌幼兒園的時候算算術經常不會做,常常放學的時候她還沒有做好,她的父親來看著她做作業,急得臉都憋紅了。小學的時候,她數學常常不及格,往往隻能考馨兒的一半分數多點。初中的時候,馨兒在名校C中,而她卻在比較差的巴中上學,而且她父母也不太督促她,她一直學得很快樂,遠沒有馨兒痛苦,可是為什麼她現在居然考到了年級前幾名,而且還是理科?難道有同名同姓的人嗎?
下課的時候,馨兒去了理科優班,她叫住了門口的一個同學說:“我找一下宋如歌。”不一會兒,宋如歌出來了,她看見了馨兒,驚喜得叫了出來:“哇,馨兒,原來你也在S中啊,我們都好久沒有聯係了!”說著便想上來擁抱一下馨兒。
馨兒躲了一下:“你考了年級前一百?恭喜你了。你是如何趕上來的呢?可以介紹一下經驗嗎?”馨兒有點言不由衷。
“我啊,我也不知道,我父母一直都不太強調成績,也沒有逼迫我學習,我一直都在很寬鬆的環境裏。也許是因為我童年,少年過得很快樂,也玩夠了,現在長大了,我倒是慢慢喜歡學習了,慢慢學會了自主學習,學習成績就越來好了。”
“難道你父母從來不要求你考多少嗎?也從來不把你和別人做比較?”
“是啊,而且我初中時談戀愛,我也和父母說了,他們也沒有說什麼,隻是讓我自己掌握分寸,他們相信我會自己處理好的,他們一直都很鼓勵我,說我是個很聰明很優秀的孩子,所以我也就更加努力了。”
馨兒覺得自己很抑鬱了,憑什麼別人如此“輕易”得到的東西,諸如成績,友誼,愛情,而自己卻怎麼努力也得不到?命運為什麼如此不公平?在“高壓鍋”中,她的內心越來越扭曲,她有時想自殺,有時她又極度想殺人。她仿佛被魔鬼附身了,什麼善良,溫柔統統消失了,她甚至想象得到戳殺的快感。
放學的時候,馨兒沒有立即回家,她去了C中。C中仿佛是一個溫柔的母親,很多次馨兒受傷的的時候,都會撲到她的懷抱裏療傷。馨兒是如此的懷念過去,有時放學後,她都要繞很遠的路去C中走一走,然後在回家。有人說:“我們懷念過去,並不是因為過去多麼快樂,而是因為我們在回憶過去的時候,總是把痛苦刪去,隻留下美好的回憶。”雖然馨兒的初中生活並不幸福,但她還是很想念C中,尤其是C中那些給予她鼓勵的老師。
馨兒來到C中的時候,C中已經放學了,同學們陸陸續續的走出校門。馨兒定定的看著他們背著書包遠去的背影,多麼像當年的自己啊!一瞬間她仿佛又回到了初中生涯。
馨兒順著校園慢慢的走著,她來到教學樓下的櫥窗邊,櫥窗裏張貼的是優秀教師的照片以及她們的簡介。馨兒順著照片一一的看過去,目光在其中一張照片上停留下來。那張照片上的,是馨兒最喜愛老師。這是曾經給予她近乎母愛的老師,是她日思夜想的老師。而今,她與老師的距離近在咫尺,卻又遙不可及。
淚眼朦朧中,馨兒似乎看見老師在對她露出慈愛的笑容。馨兒在心裏默默的對老師說:“老師,對不起,我沒有成為您期望的優秀學生,我沒有想到我高中居然變成這樣,雖然我很放縱自己,可是我並不快樂,這樣的結果,我也無能為力。以前初中的時候,我很壓抑,是您給了我鼓勵和希望,可是現在您沒有在我身邊,一個沒有愛的生命是枯萎的,於是我漸漸的墮落了,您能告訴我我該怎麼辦呢?”
老師依舊笑著,沒有說話。
馨兒又說:“老師,我記得我的家人常常對我說,隻要我現在努力學習,考上一個名牌大學,找到一個好工作就萬事大吉了,到時候我想怎麼玩就怎麼玩。我以前常常嚴重睡眠不足,而我母親卻幾乎整天都處於休眠狀態,我很羨慕她。她說我們小孩因為有前途,所以沒有資本休息,隻有好好學習,找到國家事業單位,或者公務員等工作,就可以鬆懈下來,上班很輕鬆,即使遲到早退也沒有人回責怪你,因為工資是國家發的,不是私人發的。而如果學得不好,進了私營企業,老板便會剝削你,不但工資少,而且即使你上廁所,老板也會不高興。難道我們努力學習就是為了以後偷懶麼?難道高考真的這麼重要,考得好可以一勞永逸麼?”
同學們大多數都走了,校園裏變得有些空蕩蕩的。馨兒在教學樓下徘徊,她盯著以前老師辦公室的門,她多麼希望能“偶遇”到老師啊,哪怕隻是對視一笑也好。然而她又是多麼害怕遇到老師。如果老師真的出現在自己麵前,她還會像以前那樣對自己微笑麼?她還會像以前那樣給予自己鼓勵和讚美麼?馨兒心裏沒底,她明白她已經不再是從前的優秀而乖巧的馨兒了。相見不如懷念,一瞬間,她的內心充滿了物是人非的傷感。
馨兒是矛盾的,曾經,她是多麼憎恨C中。C中繁重的作業和激烈的競爭把她折磨得幾乎快要窒息,然而,她又是多麼熱愛C中,C中老師的敬業以及對她的關愛和鼓勵使她終身難忘,C中亦如一位母親,她深深的依戀著她,流連忘返。她生命中最美麗最黑暗的時光,都與C中緊緊的聯係在一起,她無法述說她對於C中那種複雜的感情。有時,馨兒覺得C中教學方式的苛刻和壓迫使自己性格扭曲和壓抑,榨幹了自己對學習的興趣,使自己高中時期無法熱愛學習;有時,馨兒又覺得自己離不開C中部分老師的愛,沒有她們的鼓勵,她不知道自己如何熬過漫長的學習生涯,沒有她們的愛,她就不可能如此努力學習,就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學生。馨兒也說不清C中究竟是毀了她還是成就了她,她不知道自己該愛還是該恨。
五十二
馨兒越來越抑鬱了,每天,她都很煩躁。母親看出來馨兒情緒不佳,整天無所事事,不知怎麼辦才好。
有一天,馨兒母親聽說市裏有一位專門幫助青少年疏導不良情緒的心理醫生,便決定讓女兒去看一看。她想,女兒一定是有些心理上的問題,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怎麼都學不好,於是便對女兒說:“馨兒,我感覺你最近情緒不佳,我幫你找了一位心理醫生,這個周六我們去看一看吧。如果內心深處的壓抑不發泄出來,就會無心向學。”
馨兒本想說,我沒有心理問題。但最後還是同意了。
周六的早上,母親陪著馨兒去看心理醫生。心理谘詢室位於C中附近的一個小區內部,醫生就住在那裏。到了心理谘詢室,醫生讓馨兒單獨進入一間房間,做了心理測試。
醫生問馨兒:“你最近情緒怎樣?不怕,想到哪裏說哪裏。”
馨兒說:“我也說不清,初中時總是因為考得不夠好而極度想自殺,高中時期又很厭學,很壓抑,有時很嫉妒別的成績好的同學,恨不得殺了他們。”
過了一會兒,醫生出來了,他向馨兒母親了解了一些馨兒的情況,並對馨兒母親說:“根據剛才的測試和我的了解,可馨兒應該有比較嚴重的抑鬱傾向,她應該做進一步的調整,如果以後她每個星期都來的話,高考之前,我們負責幫她把心態調整好。”
馨兒母親問:“到你們這兒來治療的價格怎麼樣呢?”
心理醫生拿出了價格表,馨兒母親看了看說:“不可以優惠了嗎?”
“不可以了。”醫生幹脆的說。
如今,都市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的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很多人因此患上了抑鬱症,據說,抑鬱症已經成為了據癌症之後的又一大致人死亡的疾病之一。因為抑鬱而自殺或是殺人的人數逐年上升,並且長期居高不下。如今的心理醫生也漸漸受歡迎起來,因此,心理醫生的報酬也越來越高。看一次心理醫生的費用,不亞於一次補課費用。
馨兒母親猶豫了一下,說:“我回家再考慮考慮。”
回家的時候,她們遇到了馨兒母親的同事小張。打過招呼,小張客套的問:“你們今天去哪啊?”中國人就是這樣,從來不忌諱“打探”別人的隱私。
馨兒母親連忙說:“去逛街呀。”她不願意讓別人知道女兒有心理方麵的問題。在求助心理醫生這件事上,中國人遠遠沒有外國人那麼容易接受。在中國的傳統觀念裏,隻有整天瘋瘋癲癲,神誌不清的人才會看心理醫生。看心理醫生就意味著精神不正常。於是,即使他們心理處於亞健康,甚至不健康狀態,他們都不願求助心理醫生,他們害怕別人異樣的目光,他們堅決不承認自己的病態。於是往往釀造了許多悲劇。事實上,在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難免會有各種心理疾病,我們應該敢於麵對事實,並用正確的方法去解決它,不要諱疾忌醫。
過了幾天,馨兒母親對女兒說:“馨兒,那個心理醫生那裏我們就不去了,反正也沒什麼意思,還要收那麼高的費用,調整心理的話自己也可以調節啊,可是學習上的事,有時單靠自己是不行的。我看旁邊有一家補課機構,裏麵基本上都是一對一輔導,應該效果不錯,你還是去補課吧,去看心理醫生的費用也夠你補幾次課了。”
C中旁邊新開了一家輔導機構,學生每補一次課都要一兩百元,其中,補課機構要收很高的中介費,可是為了孩子的成績,家長們舍得下血本,所以補課機構裏每天都人滿為患。甚至有的老板向學校老師請假,不惜重金把孩子直接送到補課機構進行一對一輔導,不再到學校上課。近年來,國家嚴厲打擊在校老師在課外設立補課班的行為。一是因為老師的補課班的收入沒有上稅,二是因為這樣做會加重學生和家長的負擔。然而,沒有收費較少的大型補課班,家長隻能把孩子送到補課機構學習,他們要負擔很高的中介費。因此,家長們的負擔反而加重了。
雖然看心理醫生的錢僅僅是補課費用的零頭,但馨兒母親依舊願意把錢用於補課上。她不管補課的效果怎麼樣,在她看來,隻要錢到了,人到了,即使沒有什麼效果,也有個心理安慰,至少能做的自己都做了。不求什麼結果,但求無愧於心,馨兒母親就是抱著這樣的態度。
“人們都說‘知識改變命運’,高考是決定人一生命運的一次大的考驗,無數寒門學子跳出‘農門’的唯一途徑。我為你做的這一切就是希望你有一個好的前途,學與不學就是你的事了,我已經盡力,將來如果你考的大學很差,生活沒有李詩筠那麼好,也怪不了我。”馨兒母親告誡女兒。
為了讓馨兒的成績有一個質的飛躍,高考要考的所有課程,馨兒母親都報了補課班。然而這樣盲目的補課是治標不治本的。馨兒能學進去的東西卻很有限。因為內心的抑鬱和煩躁,很多時候,她都不能靜心學習。不能說她沒有一點進步,但那樣的進步,遠不及她為了補課所付出的費用。可是馨兒母親願意這樣,她認為上心理課是浪費時間和金錢,而補課,不論有沒有效果都不計較。
終於等到了高考,馨兒覺得一陣輕鬆,此刻,馨兒完全沒有其他同學的緊張,她想:終於快要解脫了,以前自己以為這一天很遙遠,沒想到轉眼酒近在眼前。馨兒在心中默念:“讓最後的這兩天快些過去吧!”
對於高考,馨兒不太在乎,所以在別人眼中“決定一生命運”的兩天,她就這樣糊裏糊塗的度過了。
高考完了的那天下午,馨兒沒有立即回家,她找到了以前理科班的同學的宿舍,大家都一邊熱火朝天的對著高考的答案,一邊忙著收拾東西準備回家。馨兒對其中一個女孩說:“我以前本來是想學理科的,但後來因為種種原因被迫學了文科,可是我記得我初中時很喜歡物理,化學,生物這些學科,我覺得很有趣,你能把你的高中理科課本給我嗎?我回去想研究研究。”
同學答應了馨兒的請求,於是回家的時候,馨兒手裏多了一袋沉甸甸的課本。
五十三
等待高考分數的時間緊張而漫長。但是馨兒卻沒有感到緊張,她找到了自己的興趣一一研究生物課本。馨兒從初中開始就對生物學很感興趣,初中生物老師上課上得幽默風趣,馨兒很喜歡上生物課,她甚至想:要是每天都有生物課該多好。
她把初中的生物課本拿出來,她輕輕的撫摸著有點泛黃的紙張,翻開書頁,初中的歲月的氣息撲麵而來,她沉醉在其中,仿佛又回到了曾經。
馨兒一頁一頁仔細的看著,生物課本上有很多人體結構圖,上麵畫著右心室,右心房,左心室,左心房以及各種錯綜複雜的毛細血管,動脈,靜脈等等。馨兒看得入了迷,她專心的研究著,科學的世界仿佛是一道美麗的風景,她在美景中流連忘返。馨兒回憶起了許多初中高中學習的知識,她還利用網絡查閱資料,了解了很多關於人體器官的知識,漸漸的,她甚至能從自己身上指出哪裏是心髒,哪裏是肺部,哪裏是動脈,哪裏是靜脈。馨兒想:要是分科的時候我堅持學理科,也不一定比別人差。
每當人沉浸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中時,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馬上就到了查高考成績的日子。
這天,馨兒母親說:“馨兒,我聽說可以查高考成績了,你上網查查吧,可不要連二本線都沒上!”
馨兒從抽屜裏取出準考證,登陸招考網站查詢,她的心裏一點不緊張,她似乎已經不在乎考試的分數了。大家都說高考可以改變人一生的命運,仿佛考了名牌大學就可以一生都吃老本一樣。然而如今是一個終生學習的社會,況且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中,沒有什麼事是可以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命運的。馨兒看了看自己的分數,勉強上二本線,便鬆了一口氣,她對自己的要求並不高。
下午,母親下班回家,一進門便問女兒的成績。馨兒告訴了母親,母親說:“我今天下午去上班,聽說李詩筠考得也不太理想,她母親還罵她平時不夠努力,貪玩,還早戀。你說嘛,人人都需要努力,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李詩筠那麼聰明,如果努力不到位,還是不能考到心儀的大學。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她還是上了一本線,聽說她想去上海讀書。”
“我覺得我已經很努力了,我也考到了我想考的分數,我原本就覺得我不夠聰明,所以初中那麼努力了,還是沒考上S中。以我的能力,考上二本線就已經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