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
馨兒成為了高三準畢業生。
距離高考隻有不到一年的時間,教學樓前懸掛起考試倒計時牌。每過一天,倒計時牌上的數字就減少一個。許多同學走到教室樓下,看到倒計時牌上的數字,不由得心中一緊,加快了到教室學習的步伐。
已經高三了,馨兒的成績還是停留在中下水平。老師說,馨兒至多能勉強考個三本。馨兒內心其實還停留在初中是優秀學生的時間段,她一時有點不能接受。到了高三,進入衝刺階段,連班裏最差的學生都開始努力,馨兒也不例外,雖然“死到臨頭”,還是要掙紮一下。
學校的晚自習通常分為兩個部分,全體同學都要上第一段晚自習,然後住校生上第二段晚自習,走讀生隨意。馨兒本來是隻上第一段晚自習的,但是,母親覺得她在家裏是浪費時間,便讓她到學校去上第二段晚自習。第二段晚自習通常是沒有老師的,都是高中生了,老師不會一天到晚的盯著學生。
以前上晚自習的時候,馨兒總是無心學習,課本攤開來放在桌子上,她卻看不進去一個字。同學們都在埋頭做奮筆疾書,隻有她還在東張西望,一會兒觀察一下這個同學的表情,一會兒看看那個同學在做什麼。有時,她會發會兒呆;有時,她會偷偷的給以前的好友寫寫信;有時實在沒有事情做,她甚至從家裏拿來一把剪刀,晚自習時抓過披散著的頭發,仔細的尋找著頭發上的分叉,小心的剪去。馨兒的頭發很長,頭發上的分叉自然就很多,她總也剪不完。她隻想消磨時間,磨到十一點,她便可以回家睡覺了。她這樣一天天的消磨著,她多麼希望時間過得快些,她的心已經飄到了高考之後了。
可是現在是高三了,不學也得學。到了高三,課程基本結束了,文科老師給大家訂了一本文綜模擬卷,讓大家適應高考的綜合考試。馨兒拿出綜合卷,決定認真的做一做。
老師對同學們說:“大家馬上就要高考了,所以為了高考考得更好,同學們做作業的時候盡量不要翻課本,自己去做,因為高考時是不可能開卷的。”前些日子,馨兒已經把文科的課本背過兩遍,於是她把課本塞進抽屜,決定不去碰它們,她也想檢驗一下,自己背的效果怎麼樣。
原以為文科隻要記得就會做,可文科根本沒有想象那麼簡單。曆史題大多都是閱讀材料作答題,要求同學們要理解材料,根據材料和題目來選答案。這些材料大多是古文,文字生澀,馨兒常常讀得半懂不懂,總是把主要意思理解錯。再看答案,四個選項能找出直接錯誤的極少,大多數所表達的意思都差不多,馨兒常常不知道要選什麼,她覺得四個選項中有兩三個好像都對,又好像都不對。所以改錯時,十個題她往往隻能做對幾個,這讓她很沮喪。
已經是高三了,馨兒已經沒有退路,於是她又開始一套又一套的做試卷了。每天晚自習,她都拿出作業來不停的做,老師布置的作業做完了,她就到書店裏買。每當做完一本作業,她就把作業摞起來,放到床頭櫃上,然後第二天再一頭鑽進學校的書店去買書。床頭櫃上的書越摞越高,看上去就像一座歪歪斜斜的,即將倒塌的大樓。馨兒就把它們中的一部分拿下來,在旁邊再放成一摞。
一摞一摞的書整齊的排列著,就像一幢幢“高樓”立在床前。看著這些“高樓”,馨兒的心裏有種說不出的滿足感和踏實感。馨兒發現自己愛上了這些書,每天回家,她都要把它們整理一遍,她好像是有些強迫症似的,一會兒把這一摞橫著放,一會兒,覺得不滿意,她又把書豎起來了,一會兒她把這些書擺在這邊,一會兒她又把它們抱到別處了。
那個曾經喜歡做作業的馨兒似乎是又回來了。每天,馨兒都拚命的做作業,隻為趕快做完,然後為那些“高樓”新增一層高度。有時看著那些“高樓”,馨兒竟會會心的笑起來。然後,她便會跑到書店買新書,一進書店,她就會興奮起來,她挑選著教輔,從這本看到那本,好像恨不得把圖書館裏所有的書都抱回家裏一樣。她選擇的教輔大多是又厚又重的,好為自己的“大樓”多添些分量,有時,即使是買了和以前買過的大同小異的書,她也不在意。每搬回來一些書,她的心裏就多了一些快感。
馨兒開始不停的做作業,連下課的那點兒時間,她也不放過。每當有同學問她:“你的愛好是什麼?”馨兒便會回答:“做作業。”同學便嬉笑著說:“可馨兒啊,你到底是經曆了什麼,怎麼會有這麼畸形的愛好?”同學們都驚訝於馨兒的刻苦“哈哈,可馨兒的小宇宙要爆發啦?”同學打趣到。同學們紛紛稱她為“學霸”。
老師和家長也發現了馨兒的變化,紛紛表揚她:“你的努力我們是有目共睹的,這樣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收獲的。”
“馨兒終於醒悟了,知道自主學習了。一分耕垠,一分收獲。我相信你一定可以考上一個心儀的大學。寶貝,加油。”
馨兒很享受老師同學的表揚,於是她更加賣力的一一與其說是學習,不如說是讓自己看起來更加努力,以獲得心裏的滿足。久而久之,她的書房裏擺滿了書,她回家看著滿屋子的書,滿意的笑了,一瞬間,她覺得自己仿佛成了優秀的學生,她滿意的對自己說:“馨兒,你做了那麼作業,高考一定會考得很好吧!”
馨兒做了很多作業,但是成績的提高並不大。老師們都百思不得其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明明可馨兒已經很努力了啊。”於是,馨兒自己也認為命運太不公平,明明自己努力了,卻沒有結果。可是,很多時候,她根本不在意做作業的效果,她隻滿足於把它們做完,就像玩遊戲一樣,隻是獲得心理的滿足罷了,這樣的自欺欺人實在可笑。
有一天,馨兒去補習英語,老師對她說:“可馨兒,你應該多用點心學習。”
馨兒不解的問老師:“老師,我覺得我已經很努力了,因為我每天都要做很多的作業,有時一天不停的做,可以做大半本練習冊,老師們都說我是個刻苦的好學生,可是為什麼我還是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呢?”
老師回答說:“你做那麼多作業並非是因為你真的愛學習,而是因為你想用你做好的那一本作業去討好你的家長和老師,獲得他們的讚美,並不是你真的想去認真完成它,所以你得不到好成績。我們每個人做一件事的時候,往往都是為了去取悅別人,而我們卻忘記了,最重要的是取悅我們自己。”
馨兒聽得當時就愣住了,回到家,她慢慢想老師的話。難道我做作業真的就隻是為了老師的表揚嗎?難道我真的如此缺乏別人的認可嗎?不是的!一定不是的!馨兒極力的否認。老師的話雖然是真理,可是太一針見血,馨兒一時完全接受不了別人眼裏這樣虛偽的自己。她委屈的哭了,從此,她恨死這個老師了。
四十七
自從那次英語補課以後,馨兒好像被別人揭露了自己的老底一樣,徹底喪失了學習的興趣。
數學課上,老師在上麵講課,同學們都在一邊專心的聽講,一邊認真的做著筆記,有時,他們還會隨著老師講課的步伐,對老師的提問進行回應。一開始,馨兒還會努力的聽課,想盡力把那些題聽懂。可是她欠下的知識太多了,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不斷積累的過程,單憑幾天的努力是無法趕上的,一口吃不了胖子,馨兒已經被同學們落下好遠了。每次聽數學課,對於馨兒來說就如同聽天書,常常是上一步她還沒有反應過來,老師就已經講到下一步了。於是,馨兒索性放棄了,自己已經沒有希望了,就破罐子破摔了吧。
此後,數學課變成了馨兒的“休眠課”,隻要數學老師一講課,她便閉上眼睛開始打盹。為了防止被老師發現,每隔一段時間,她都要睜開眼看一看講台和手表。有時,她覺得自己已經睡了好一會兒,卻還不見打鈴,她隻好盯著手表上的指針,百無聊賴的看它們一圈一圈的轉。她多麼希望時間可以過得快一些,快點下課,讓她不再受此煎熬。
馨兒感覺到自己已經極度的厭學了,雖然快要高考了,她卻一點也不著急:“考到哪裏算哪裏吧。”她常常這樣想。她已經不再像初中時期那樣對大學生活有美好的憧憬了,那些年幼時期的理想,她的初心,早已在歲月中消失殆盡了。
馨兒的母親是希望女兒考出省的。馨兒家所在的小城偏僻落後,連三四線城市都算不上,所以此地常常被戲稱為“邊陲小城”。母親常常對女兒說:“我們常常自以為我們生活在城市,但是和北京上海比起來,我們這裏就是農村,這裏真是太落後了,恐怕全國的城市都比這裏好。在北京上海那些發達的地方,連晚上都是熱鬧的,到處五光十色,簡直就是“不夜城”,那裏的人每天晚上的生活多麼豐富啊,各種好吃的,好玩的,應有盡有。你就不要留在這兒當“家鄉寶”了,眼界放開一些,爭取到那些地方生活吧!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你應該向著更高水平的生活邁進。”
“我記得我們老師以前說過,現在我們國家的一二線城市已經發展得差不多了,以後,國家會把發展的重點放到三四線小城市上。我覺得我們的小城也挺好的,風景那麼優美,又沒有多少汙染,很多大城市的人都很向往這樣親近自然的生活,還跑來我們這裏度假呢!為什麼非要到大城市去呢?”
“哎,你總是在為自己的懶惰找借口。我們這些小城市,比起北京上海那些大城市落後了五十年!我們隻能看現有的發展,然後去現在就很發達的地方,怎麼能等以後呢?很多人都說北京,上海是天堂一樣的地方,你的目光為什麼就那麼短淺呢?“
“北京現在汙染那麼嚴重,電視上隨時都在報道北京的霧霾狀況,人們出門都要戴口罩了,每年得呼吸道疾病的人那麼多,怎麼可能是宜居的地方呢?在北京那些地方,哪裏還見得到藍天白雲?再說北京的冬天,氣溫零下幾十度,凍都要凍死了,哪裏像我們這兒氣候舒適。”
“我問過一個北京人,人家說,在北京,家家都裝有暖氣,冬天在家裏熱乎著呢,他在家裏的時候熱的隻能穿襯衫。”
“可是,如果每天都隻是待在家裏的話,在哪裏不是一樣的呢?”
“可是上海總是好的吧,氣候也還不錯,又是全國的經濟中心,那裏多麼繁華啊。再說上海地處平原,空氣濕潤,那裏的女孩子皮膚又白又嫩,可漂亮了,哪裏像我們這兒,紫外線那麼強,一個個黑不溜秋的,皮膚很粗糙。我告訴你啊,我們單位有一個同事的女兒去上海念書,回來時我見過,人家在上海養得白白嫩嫩的,可漂亮了。聽說她找了個上海本地人,就要結婚了,多好啊。”
……
人們很容易對自己生活不滿足,生活在大城市的人羨慕小城市的寧靜,而生活在小城市的人卻又渴望大城市的繁榮。
母親總是對馨兒說外麵的世界有多麼多麼好,她感受到生活在一個小城的卑微,她依賴於家鄉而生存,卻又是如此之看不起養育她幾十年的小城。她好像覺得外省人放屁都是香的一樣,所以極力想讓女兒脫離小城。外麵的世界確實很精彩,所以每年都有大量的年輕人懷揣夢想,渴望飛向更曠闊的天空。一開始的時候,大家都以為自己再也不會回到這座偏僻落後的小城,可是真的到了外麵才發現,外麵的世界也很無奈。落葉歸根,他們最終還是要飛回到他們出生的地方,就像在蒼穹展翅高飛的雄鷹,終究還是要飛回自己的鳥巢一樣。
曾經的馨兒也優秀過,也有過鋒芒畢露的時光,曾經她是多麼孤傲啊,她也認為自己是不屬於小城的,她應該飛向更廣闊的天空。家人常常說:“現在辛苦些,以後就能得到更長久,更多的幸福。”可是“幸福”到底是什麼呢?它好像是天邊的月亮,高高的懸掛著,馨兒走啊,走啊,感覺它仿佛就在眼前,卻怎麼也夠不到。這樣的幸福,是虛無縹的,它隻是一張空頭支票。
馨兒的表哥快要結婚了。表哥和他的女朋友是他的高中同學,兩人高中時期就在一起了,一直走到現在,就要步入婚禮的殿堂了。雖然已經算“老夫老妻”了,可他們的感情依舊很好,時不時還要秀一下恩愛。一對金童玉女,如膠似漆,真是羨煞旁人。曾經的馨兒對感情方麵的事很不屑——如今的世界,大家都在鼓吹:“感情不靠譜,拚事業才是王道”,“隻有你的努力和汗水才不會辜負你”。以前她也奉這些話為真理,而如今,經曆了很多事,馨兒不再這麼認為了。曾經,她問表哥:”我如此努力,為了獲得更優秀的成績,我隻是想得到同學們羨慕的,欽佩的目光,可是為什麼我總是得不到呢?“
哥哥回答說:“我們每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是為了自己的幸福而生活,而不是為了活在他人的目光中,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很忙,沒有人注意你究竟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