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出問題情境,誘發學習動機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問題是“導火索”。教師利用有效的問題情境,可以將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激發出來,誘發學生深層次的學習動機。問題情境要讓學生“欲罷不能”,達到“憤”“悱”的學習狀態。學生融入問題情境,結合語文教材內容,逐漸進入釋疑解疑的學習過程。例如:在學習蘇教版高中語文《景泰藍的製作》這一課時,教師以問題情境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從字眼上來看,學生對“景泰藍”是陌生的,學生猜不到到底什麼是景泰藍。因此,為了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教師先借助多媒體幻燈片播放有關景泰藍的圖片,從而提出問題,調動學生合作探究。1.為什麼叫景泰藍?2.製作景泰藍分為多少道工序?你知道為什麼要用紅銅作胎嗎?3.為什麼有些景泰藍掐絲要用繁筆?如果學生沒有閱讀,當然不會回答出這些問題。而這些問題學生又非常感興趣,因而學生的學習動機非常強,很快進入閱讀狀態,想要從文章中尋找出問題的答案。由此可見,問題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能夠讓學生深入思考。
四、利用圖片情境,引導深入思考
情境的創設手段多種多樣,教師還可以利用音樂、圖片輔助情境創設,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特別是在一些散文學習中,教師可以利用音樂渲染情境,帶動學生“賞”的情趣;教師可以利用圖片還原情境,達到情景再現的目的,誘發學生深入思考。例如:在學習蘇教版高中語文《荷塘月色》這一課時,教師融合音樂、圖片情境為一體,優化情境創設,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荷塘月色》,這是朱自清的一篇散文,文章意境非常美,也含有豐富的思想內容。作者漫步荷塘,感覺荷塘另有一番樣子。為了還原作者創設的情境與意境,教師播放與之相適宜的背景音樂,利用幻燈片自動播放月光下的荷塘——水墨荷葉圖,荷塘上的月色——光影素淡圖,荷塘四周月色——蟬唱蛙鼓圖。學生跟隨音樂的起伏,入情入境欣賞作者筆下的荷塘月色,靜賞美景,從而讀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而深入思考作者要借助景,表達的是怎麼樣的一種內容。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優化情境創設,讀出作者借景抒情,讀出荷塘月色的另一番味道。
總之,“去情境化”的語文課堂教學略顯枯燥,學生難以享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因此,教師必須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不同的情境,讓高中語文成為快樂的驛站,讓學生在情境學習中體會到語文學習的快樂,從而發自內心地喜歡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