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現代教育技術滲透情感教育的可行性研究(1 / 3)

現代教育技術滲透情感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教育與管理

作者:王海豔 薑維複

【摘要】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於教育教學,對傳統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教學模式產生了強烈的衝擊。學生處於特定的生理心理發育階段,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將情感教育滲透於現代教育技術中,於無形中刺激學生的學習動機,促使他們產生積極而正確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情感教育;可行性

情感教育作為教育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始終關注著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態度、情緒、情感以及信念等要素。情感教育就是以重視人的情感培育為教育的切入口,關注情感在人的發展中的基礎作用和積極影響,並且運用情感機製和條件,尋找如何使情感品質支持人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麵素質的發展。因此,在現代教育技術廣泛應用於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的形勢下,我們有必要深入研究現代教育技術與情感教育的深度契合問題,幫助教育者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以確保現代教育技術的價值和作用得到充分實現和發揮,實現人的自由、全麵發展。

一、現代教育技術滲透情感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1、重視現代教育技術已上升為國家意識

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麵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大力提高教育技術手段的現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建設以中國教育科研網和衛星視頻係統為基礎的現代遠程教育網絡,加強經濟實用型終端平台係統和校園網絡或局域網絡的建設,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和各種音像手段,繼續搞好多樣化的電化教育和計算機輔助教學。”國務院於1999年批轉教育部的《麵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指出:“依托現代遠程教育網絡開設高質量的網絡課程,組織全國一流水平的師資進行講授,實現跨越時空的教育資源共享”2010年7月,胡錦濤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要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把教育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發展整體戰略,加快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網絡,加強優質教育資源開發和應用,構建國家教育管理信息係統,確保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信息化體係。促進優質教育資源普及共享,加快全民信息技術普及和應用。”國家對教育技術的充分重視,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教學相整合,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的教育發展戰略,促進了政府、學校對現代教育技術的軟硬件投入,為現代教育技術與情感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政策性支持。

2、現代教育技術提供了情感教育的實施平台

現代教育技術是以現代教育思想、理論和方法為基礎,以係統論的觀點為指導,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的教育技術。現代教育技術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習者提供了有聲、有色、有形的豐富生動的學習畫麵,有效地刺激了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增強了學習者的學習欲望。情感教育激發起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創造條件保證每一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有成功的體驗,提高他們的創造性素質。因此,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全新的信息平台,提供與他人交流的巨大便利,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問,為學生豐富知識、完善自身提供了可能,從而為情感教育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實施平台。

3、學校現代教育技術軟硬件投入逐步加強

在知識經濟時代,各類學校已經意識到現代教育技術引人教育教學的重要性,因此,各類學校製定了發展現代教育技術的相關規章製度,加大了現代教育技術的硬件投入,如建立教育技術(網絡)中心,積極建設數字校園、數字圖書館,鼓勵教師積極製作多媒體課件,開發網絡公開教學視頻等。學校對現代教育技術軟硬件的投入,為開展情感教育提供了便利條件。

4、現代信息技術不可避免的負麵影響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學生提供了完全開放的、廣闊而豐富的信息渠道,學生可以自由地獲取任何知識,獲取更多的信息。但網絡是一個虛擬的、虛幻的世界,上網的人都缺少“他人在場”的壓力,“快樂原則”支配著個人願望,在日常生活被壓抑的人性中惡的一麵會在這種無壓力和低約束的狀態下得到宣泄,從而使道德自我約束力降低,道德行為失範,角色自我的迷失。互聯網上的內容紛繁複雜,許多精神“洋”垃圾充斥其中,直接毒害著青年一代的思想,從而造成學生網上道德感的弱化,影響他們現實生活中的道德行為。學生整日沉迷於網絡,容易形成人際交往障礙、孤獨症、戀網成癮症等網絡綜合征。現代信息技術不可避免的負麵影響,也為加強情感教育找到了現實依據。

二、現代教育技術滲透情感教育的理論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