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情感教育中的情感體驗
教育與管理
作者:程媛
【摘要】人們在對情感教育問題的研究中很少提到體驗這一情感教育的本源問題,其結果是情感教育中複雜的情感體驗過程被忽略了。從情感及其特征中去探詢情感教育的本質特點——情感體驗,即在情感體驗中提升人生境界,這應該是情感教育帶給學生的實實在在的東西。
【關鍵詞】情感;兩極性;情感體驗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探詢曆史,我們發現人類在自身的發展和與外界事物的接觸中,總會產生多種多樣的情感,可以說,情感已經融入人類社會生活之中,它賦予人類社會生活以特有的豐富色彩。美國《情感論》的作者諾爾曼·丹森說:“情感過程是個人與社會的交叉點,因為一切個人都必須通過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和體驗到的情感加入到他們自己的社會。真正意義上的人,必須是有情感的人。”
一、情感的主要特征與情感教育
1、情感的兩極性
情感屬於心理學範疇。情感是人們內心世界對外界事物所抱有的肯定或否定態度的體現,是人們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時的一種內心體驗。情感需要體驗,人們能夠在情感的體驗中,規範、升華、完善自己的情感走向,使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得到不斷的提升。
情感具有兩極性,這是情感的特征之一。指的是:凡是能夠滿足人的需要的事物,就會引起肯定性質的體驗,稱為正情感,例如樂觀、滿意、愛等積極情感;凡是不能夠滿足人的渴求的事物,則會引起否定性質的體驗,稱為負情感,例如悲觀、憤怒、憎恨等消極情感。人的行為表現不同,原因在於人的情感態度的不同,肯定性質的體驗是積極健康的情感,否定性質的體驗是消極的情感。我們的社會需要的是具有積極的健康心理的人。具有積極健康情感的人是要在不斷修正自己的言行,完善自己的品德中成長起來的,而人的積極健康的情感體驗主要是要靠教育來完成的。
2、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培養受教育者良好的情感品質,防止和克服消極情感,使受教育者(學生)身心獲得全麵健康的發展的過程。實施這一情感教育過程,要完成下列三項任務:一是了解和掌握情感發展的規律;二是培養受教育者良好的情感;三是消除不良情感。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某種情感的發展,有三種形式:即從情緒發展到情感再發展到情操。在這一過程中,社會性不斷增強,情感發展的水平不斷提高。從情感的整體上看,情緒、情感、情操的發展,無論在哪一個發展階段,它們都是一個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過程。這就要求教育者在進行情感教育時,必須對情感的三種形式實施綜合的培養。情緒通常以激情、心境和應激三種形式表現出來,在培養受教育者情緒品質時,要教育受教育者控製其激情,創造其良好的心境,鍛煉其應激能力。
情感是在情緒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比較高級的形式。積極的情感是在不斷地對情緒實施控製的實踐中不斷引導而形成的,它必須升華到更高級的熱情,才能形成對人的心理活動的巨大的推動力。在情感教育中,必須加強引導。將積極的情感引導到正確的方向,才能產生正效應,否則,就會成為一種精神腐蝕劑。例如,熱情和迷戀的對象是賭博和網絡遊戲等,就會誤導人的前程。
情操是更加高級、更加複雜、更加持久而且更加穩定的情感,它是理智感、道德感和審美情感的合金,它反映了一個人的健康的精神世界和個性特征。培養受教育者的高尚情操,是情感教育的最高目標。情操的養成,不僅需要學校的情感教育,而且需要自我情感的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