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除了要培養積極的情感以外,還應對受教育者的消極情感,如情緒緊張、急躁、焦慮、孤獨、嫉妒、自卑等消極情感進行消除的工作。因為,這些消極情感,對受教育者(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心理健康會產生不良的影響。若促進受教育者身心的健康發展,促進受教育者智力和學習效率的提高,促進受教育者品德的形成和發展,就要通過以理育情、以情育情、以意育情、體驗育情、情境育情、審美育情等途徑,逐漸引導受教育者的情感,使其擺脫功利和私欲的困擾,達到求真、求善、求美的理想境界,形成高尚的情操,養成健全的人格。
二、情感需要體驗
為了更好地揭示情感教育,我們需要進一步重申上文所分析到的情感及其特征。具體地說,情感的產生是一種複雜的心理、生理過程,是周圍發生的事物通過人的感知,作為一種信息傳到人的大腦皮層後立即被綜合分析,形成認識,並產生一定的心理態度。這一神經活動過程又迅速地擴展到控製人的內髒器官,調節人的植物神經係統的皮下中樞,引起人的以某種生理感覺為其特征的體驗。一般來說,具有積極的情感,有助於增強學習能力,有利於積極、健康的情感走向的形成。相反,消極情感,會削弱學習效果,易於形成消極、不健康的情感走向。從情感教育中我們可以推知,情感教育是一種立足於人的教育,要塑造完美人格、提升人生境界。改變現存教育中隻重視知識教育的狀況,就必須在教育中實施情感體驗的訓練。
1、情感目標教育中的情感體驗
情感目標是教育活動的重要目標。教育者要促進學生品性的和諧發展,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就必須重視教育過程中學生積極健康情感的體驗。如教師在講授課文《背影》時,啟發學生分析父子之間的言談舉止,從中體會父子之間關愛的情感,從而使學生對課文有了深刻的理解,對課文中的父親產生敬愛之情。有位教師在講完《背影》一課之後留作業時說:“回到家裏,請對爸爸說一句‘我愛你’。”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體驗到了人類最真摯的情感——父子親情的美好。特別是以前很少和爸爸溝通,或者根本不溝通的同學,在說“爸爸,我愛你”的時候,心靈的震撼是別人無法體驗到的。在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培養了學生對真摯而含蓄的情感的感受力和體驗力,對學生的情感領域施加了影響,使學生在對課文美好情感的感受與體驗中,能夠更好地理解父子的內心世界,體會父子之間的濃濃親情。
2、情感內容教育中的情感體驗
語文教材中所選擇的課文,不論是散文、詩歌,還是小說、戲劇等等,都是作者感情和心血的結晶,是作者“情動於中,而形於言”的產物,其中蘊涵著豐富的情感因素,這些情感因素幾乎包含了人類情感所有的各方麵內容。例如,課文中有杜甫式的喜聚童稚嬌兒的忘情,布魯諾在烈火中對老師哥白尼的深情,魯迅先生“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的激情,寧靜的荷花澱裏女人們對丈夫思念的柔情等等,正是這種對祖國、對事業、對親人的情感,喚起、升華、引領著學生情感世界的積極走向,使學生的積極的情感體驗日趨豐富。而課文中對醜惡現象的描繪,如製台大人在洋人麵前的奴態,葛朗台把人生視為一場交易的醜態,《藥》中康大叔從華老栓手中奪錢的惡態等等,是作品通過刻畫人物而展示的對消極情感的剖析,是可以引人警醒的。在今天拜權、拜金等異化現象存在的時候,語文教材中滲透的為人類美好事業而奮鬥的奉獻精神、淡薄名利的思想、嚴謹的治學態度、克己奉公的作風,都是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去體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