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數學教學中的情感教育(2 / 2)

4、讓學生獲得數學學習的體驗美

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不論我們選教什麼學科,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結構。”所謂結構就是指“基本的、統一的觀點,或是一般的、基本的原理”。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發生了變化。要把先進的教學理念轉化為教師的教學行為,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仔細地研讀教材。實驗教材的許多內容需要用心揣摩才能領悟。比如教材中“人民幣的認識”的內容,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的特點。而學校的教學環境,由於時間、地點的限製,很難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已往采用一些虛擬手段,將班級假想成為—個超市,形成一個購物場所,再提供一些人民幣的圖片讓孩子嚐試購物。這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讓數學貼近了學生,走進了生活。然而畢竟是假想的,自然是牽強的。為什麼不采取數學中常用的思維方法——逆向思維,將來源於生活的人民幣,放回生活中去,讓孩子們走向社會的大課堂,通過體驗主動獲取鮮活的知識,真正體驗生活中的數學,體驗數學中的生活呢?這種方式適應了兒童喜歡自主參與、探索體驗的心理。它使學生獲得了學習原型的動機,它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內在需求,使學生有機會真正地去體驗數學。

三、教師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實施者

1、教師要端正教育觀念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在投入情感教育時,要愛護每一個學生,尤其要注重愛護學習成績偏差的學生,讓每一名學生都在數學學習中獲得美好情感的體驗,形成不同水平的良性循環,逐步達到共同發展。

2、教師要注重情感投入

事宴上,情感的投入應該是教師與學生兩方麵的投入。隻有學生主動投入情感才能在學習過程中調整自己的興趣、願望等,使學習心理過程向積極方麵轉化。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更應該注重情感的投入,以情感培養情感,實現師生雙向互動,井同發展。

3、教師要依據規律進行教學

教師在教學中要依據認識規律組織學習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學生思維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要加強對學生學習動機的培養和啟發,培養學生的成就感。要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意誌品質的培養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強對學生良好的性格、情緒、意誌品質的培養。特別是應該加強對學生意誌力的培養。培養學生意誌的自覺性、堅持性、自製性和果斷性,形成情感的穩定性。

5、教師要及時更新知識結構

實驗教材在內容上的更新,增加了許多反映社會、經濟、文化、科技的進展和時代性較強的內容。相比之下,教師知識結構老化的現象就顯得十分突出了。這就要求教師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地學習,及時更新知識結構。要求教師平時就要注意通過報刊、互聯網、電視媒體、集中進修和培訓、參加研討會等各種渠道不斷地學習,掌握一些現代信息技術知識,隨時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做好學科之間的溝通與綜合。

美國心理學界的最新觀點認為,觀測一個人能否成功的主要指標不是智商,而是情商(在心理學中又把它稱為非智力個人素質)。在人生成功的諸多要素中智力因素隻占8%,而控製情緒的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卻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目的,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願望和熱情,在學習態度上則表現為積極主動。因此,在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中,必須注重情感教育,使學生對數學的積極的情感趨於持久和穩定,並在數學學習中形成良性的循環,為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紮實的基礎,受益終身。

【參考文獻】

[1] 北亭師範大學.敷學謙租標準(實驗稿) [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2] 燕國材.素質教育論[M].南京:扛蘇教育出版,1999.

[3] 持斌豔.數學教育展望[M].北京:地質大學出版社,1987.

[4] 馮克誠,劉以林.愉快教學的非智力逢徑[M].北京: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2000.

[5] 王汝發.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教學通報,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