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語文情感教育立體化及情感培育策略
教育與管理
作者:劉建新
【摘要】從審美、文化、靈性、人格四個層麵的內容去構建語文情感教育的立體化,並通過體驗、共鳴、對話策略的實施,促進語文情感教育資源的優化,實現語文情感教育的最大效應,是多層次、多角度培養兒童語文情感,構建語文情感教育體係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兒童語文;情感教育;立體化;構建
許多語文教育的改革者提出的大語文教學觀、開放的教學觀、立體的教學觀等現代化的教學理念,體現了語文教學在逐步走向多元化的開放格局,語文教學在走向生活,語文教學在走向“網絡”,語文的發展空間在逐漸拓展,語文的資源也在逐漸豐富。因此,對兒童語文情感的培養就不是單層次的,語文情感的內容是多項的、豐滿的。通過運用科學的情感教育策略,多角度、多層次培養兒童的語文情感,構建語文情感教育的立體化格局,應該是大勢所趨。
一、兒童語文情感教育立體化的空間組合
我們通過對語文教育審美性、情感性、形象性等藝術特征的思考,歸納出“兒童語文情感培養”四個層麵的內容:審美、文化、靈性、人格。並逐漸使兒童語文情感構建成一個球體狀態的立體化的情感空間,四個層麵的內容組合形成了球體的“東南西北”四個半球:東半球——審美愉悅的生命綠洲;南半球——文化生成的自然生態;西半球——靈性煥發的動態時空;北半球——人格完善的嶄新視野。這四個半球的構建不是單一的,不是閉關自守的,而是互動的、兼容的。每個情感區域都有著對話的情懷,文化生成的構建是以審美愉悅的情感為基礎,靈性煥發有助於文化情感的滋養,兒童人格隨文化情感的豐富逐步完善。
1、審美愉悅——語文情感教育的生命綠洲
審美愉悅從審美心理學角度來看,是一種心靈自由的愉快,它既不是單純的感性愉快,也不是單純的理性愉快,而是感性與理性交融滲透而引起的愉快,是內在自然人化建構起的文化心理結構完善化的表現,呈現為各種心理機能合規律性的自由活動。
語文教育具有審美化的藝術特征,語文教育審美愉悅情感與美學中審美愉悅的情感就必然有共通的特質。黑格爾說:“審美帶有令人解放的性質。”從這個意義上說,語文教育審美的愉悅也是解放的愉悅,首先是一種心靈的解放。教師教學由功利化走向非功利化,由專製化走向民主化,學生由心靈封閉走向心靈開放,由壓抑走向舒展,由“個人化情感”走向“社會化情感”。其次是教育視野的解放,由一種模式到多種模式的構建,由單一感官到多種感官的整合,由“課堂時空”向“生活時空”拓展。最後是教育功能的解放:“認知化”轉向“情感化”,達到情知平衡;“工具性”轉向“人文性”,達到兩性相諧;“活動觀”轉向“生命觀”,達到境界升華。
語文教育的審美愉悅情感的健康發展,會有利於夯實語文情感教育的基礎層麵,同時也會激活語文教育的情感生命。缺乏審美愉悅情感,語文情感教育的生命綠洲,便會逐漸“沙漠化”。
語文審美愉悅情感隻有真正貼進兒童的心靈,情感培育才能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2、文化生成——語文情感教育的自然生態
語言是一種文化,學習語言本身就是學習文化的過程。因此,文化生成的情感就是一種具有自然生態功能的情感。語文教育“人文性”培養目標以及其負載的文化傳遞功能,決定了語文教學應創設一個文化生成的語文情感世界。
之所以造成語文教育這種情感缺失的現狀,是因為語文缺乏一種文化生成觀,即缺乏一種兒童文化的生成觀。兒童文化是負載著兒童精神的文化,兒童文化通過語文教育和各種大眾傳媒與兒童相互作用,通過主體的內部矛盾形成新的文化狀態,文化逐步在個體身上成活和生成。兒童文化結構不斷重構而發生變化,也影響著兒童的精神結構的變化和重構,隨之兒童的精神才得以健康成長,成長為兒童情感世界的綠色屏障,富有生機的生態林。講《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教者不僅要使學生正確理解文本的內容,更要使學生理解其深刻的文化內涵:兒童在無助時,需要借助幻想,減緩自己的恐懼感,他們處在弱勢時,需要成人的精神關懷,在痛苦中也要體驗其幸福的人生。這樣兒童就能不斷地在兒童文化的體驗和熏陶中,豐富著自已的精神世界。
語文文化生成需要借助三個層麵的實施來達成情感教育目標:
(1)文化情感的培育。首先要培養兒童熱愛漢字漢語的情感。其次培養兒童捍衛中華文化尊嚴的情感。最後要培養中華文化複興的情感。(2)文化價值的生成。教育是一種價值引導,語文教育也就是文化價值引導,語文的教育功能不僅在於認識文化價值,而且在於發展文化價值,形成培養價值形成力。通過文化價值的選擇和預設,文化價值評判和內化,文化價值的追求與弘揚等重要環節,由兒童自主地、能動地生成與構建兒童文化價值觀。(3)文化創造力的生成。創造是一種煥發熱情的教育的生命功能,“教育所觀照的是意義世界,是人的文化生命,是創造,是體驗,是感受”,文化吸收和內化隻是一種儲備,是創造文化的物資基礎,文化隻有不斷創造新質,才會具有鮮活的生命力。
3、靈氣煥發——語文情感教育的動態時空
兒童天然充滿靈氣,學語文要講究靈氣。語文教育就應該通過語言文字的藝術感化把兒童的靈氣引導出來。所謂靈氣,就是思維敏捷,視野開闊,目光遠大,想像豐富,富有創見等心靈素質的綜合表現。靈氣是一種情感的生命流動,如一股細細的山泉,和著兒童的生命律動,健行不息。
語文的靈氣包括以下四個層麵的內容:(1)悟性:一種強烈的敏感性,靈氣發展的基礎。悟性的內涵是:1)對文字的領悟有很強的敏感性。2)對文本所描繪的意境有強烈的敏感性。3)對自然界事物美的和諧有強烈的敏感性。4)對生活中反映人性美的事和人有強烈的敏感性。5)形象訴諸文字有強烈的敏感性。(2)疑性:靈性的思維特質,語文情感的疑、問、思的綜合表征。有疑才問,有問才思,有思才生趣,有趣才會有感性的愉悅,“多疑善思”的情感才會更加穩固。這就會有力地促進知識的增長。(3)詩性:語文教育浪漫情感的藝術特征,是一個脫離理性思維的情感世界。語文的詩性世界就是充滿激情,富有幻想,言與意的表達放鬆自如的情感世界,是一個由“本能自我”向“精神自我”的高度超越的過程,是一種熱烈情感奔湧的狀態。(4)個性:言與意的個性化,是兒童靈氣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使兒童逐步形成語文個性化學習模式,形成個性化的情感,形成個性化的表達方式。兒童隻有個性的張揚,才會有靈氣的煥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