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人為本的圖書館管理是創新管理的必然趨勢(1 / 2)

以人為本的圖書館管理是創新管理的必然趨勢

管理學研究

作者:劉瑞新

【摘要】麵對瞬息萬變的世界,樹立創新管理觀念至關重要。圖書館,作為學校教育教學的信息服務部門,在管理中強調以人為本的創新管理模式,是當今知識經濟時代帶給圖書館管理的必然趨向。

【關鍵詞】人本管理;中學圖書館

知識信息時代,圖書館作為學校的信息資源中心,是學校教學教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使圖書館的職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與服務。隨著時代的發展,從“書本位”到“人本位”的轉變,標誌著圖書館人文精神構建的開始。讓中學圖書館朝著切實為教育教學服務的、和諧、健康的方向發展,人本管理才是圖書館管理創新的必然趨向。

一、人本管理的含義及實質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這一核心在圖書館管理工作中的體現,即是人本管理。對圖書館來說,人本管理就是在圖書館管理中把人視為管理的主要對象和最重要的資源,是圍繞人的行為和需求進行管理的模式。在這個管理模式中人是一切管理工作的核心,處於主導地位。人本管理的本質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運用人本管理思想進行圖書館管理創新,重新認識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對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二、改變“以書為本”的傳統服務理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圖書館的主體是讀者,中學圖書館的主導功能,就是其服務功能,全心全意為讀者(教師和學生)服務已成為中學圖書館管理的核心理念,可以建立相應的服務規則,提高服務質量。如“谘詢製”,即:最先接受讀者谘詢,相關人員解答讀者在利用圖書館時提出的各類問題,直到讀者的問題得到解決,讀者滿意為止。圖書館要牢固樹立“讀者第一,為教學服務”的觀念,圍繞讀者需要,做好各項讀者服務工作。

三、改變傳統的辦館模式,變封閉為開放,變被動為主動

提供一種以讀者為中心的全方位、深層次的主體服務。如:擴大書刊開架借閱範圍,打破讀者年級限製;共享館藏資源,並切實做到按需配置資源;利用現代化設施和技術,開展豐富多樣的服務,重點突出個性化、深層次服務,讓讀者充分享受以讀者為本的創新服務帶給他們的便利和滿足。

四、館員是中學圖書館工作的主體,也是人本管理的重要實踐者與體驗者

館員是圖書館的人力資源,是服務工作的主體,是文獻信息的加工整理者和傳遞者,是知識信息與讀者間傳遞的橋梁紐帶,是圖書館生存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第一,尊重、理解和信任,對館員實施人本化管理。圖書館所有服務都是通過館員的辛勤工作實現的。信任館員就是要相信他們的人格、人品、責任心和能力;尊重就是理解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不用一種尺度來衡量館員。針對不同館員的職業興趣、能力傾向,結合圖書館的崗位要求,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鼓勵和幫助他們實現工作目標和人生價值。

第二,重視館員素質的提高。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在圖書館的廣泛應用,圖書館處在由傳統圖書館向現代圖書館轉變的過程中,館員的角色也將定位於知識提供者、信息管理者、電子谘詢員,用戶需求的多樣性要求館員必須具備複合化的知識結構和多元化的服務技能。圖書館員隻有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才能適應現代圖書館發展的要求,實現圖書館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