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情感教育回歸生活世界的思考(3 / 3)

生活意義既然是一個價值問題,所以,認識生活意義主要不是靠邏輯的推理,而是靠理解和體驗。情感是一種價值意識,是主體對於客體價值的感受和體驗,所以,情感是意義的感受和體驗形式。那麼,人在情感的感受和體驗中獲得的究竟是什麼樣的意義呢?意義這個範疇總是和目的聯係在一起,而目的隻有人的活動才具有。人的活動並不是指人的存在的意義,而是指人的活動的意義。人的各種各樣活動的交織與延伸構成了人的生活。因此,在人的活動中,在人為自已和他人的活動所提出的種種目的中,找到和發現的是人的生活意義,也就是說,情感評價最終指向的是生活意義而非單純停留在對事物自身的價值評價上。弗洛伊德指出,情感就是一種人生對幸福的感受和快樂的體驗。弗洛姆強調人所特有的這種情感,按其本質來說是一種感受體驗人生價值的能力。馬斯洛認為人都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富有理想、富有創造能力的人,去體驗人生的崇高價值,獲得一種情感上的高峰體驗,使完滿的人生能在人生完滿中度過。朱小蔓認為:“人在情感體驗中評價人生,評價他人,評價周圍的種種情境,選擇人生價值的最佳發揮點,去振奮自己的精神狀態,去迎接新生活的來臨,這正是情感的本質所在”。可見,情感的感受與體驗到是與人生價值、生活意義相互交融在一起的。甚而有人認為,生活的最高意義正是存在於人對情感需要的滿足的追求之中。所以,它必然與人的生活意義緊密聯係在一起。

教育家葉瀾說:“教育,是一項直麵生命和提高生命價值的事業。”教育不僅僅是人類曆史上知識和文化的傳遞,而更在於心靈的喚醒和生命意識的張揚。教育本質上是喚醒人的生命意識,啟迪人的精神世界,構建人的生活方式,以實現人的價值生命活動,它直接指向人生,指向人的生命存在,因而,生活意義是教育內在具有的本源性的意義。情感是對生活意義的感受與體驗,情感教育是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所以,離開生活的情感教育將是不可思議的。珍愛生命,熱愛生活,這是教育題中應有之義,更是情感教育題中應有之義。

需要指出的是,我們提倡回歸生活世界的情感教育,並非排斥學校教育的價值,完全回到低效的日常生活世界教育中去。我們隻是期望回歸生活世界的情感教育能夠給予人在日常生活所賦予的“在家”的精神寄托和熟悉感,使人在完整的生活世界中獲得人性的完滿和自由,從而實現情感教育的價值——使人成為人,成為和諧發展的完整的人。

【參考文獻】

[1] 李文閣.回歸現實生活世界[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123,127.

[2] 楊魁森.論生活的意義[J].長自學刊,2004:62.

[3]袁貴仁.人的哲學[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449-450.

[4] 毛豪明.再論指向生活意義的情感教育[J].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101.